卫星互联网爆发前夜 低轨卫星发射迈入活跃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0
2021年对中国通信产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年8月,中国工信部宣布,我国5G基站数和终端连接数占全球比重均超过70%,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通信网络。现在,新的目标正在向空间通信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将低轨卫星通信所需使用的非地面波(NTN)技术纳入5G范畴,正是全球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正在努力的目标。2021年9月,3GPP公布了5G技术标准的R17版本,将于2022年冻结发布,该版本将首次引入非地面波技术,作为5G标准的一部分。业界普遍认为,这对于移动和卫星通信产业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TrendForce研报预测,截至2022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将达到295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3%。特别是在我国,受物联网需求和有限轨道资源的推动,预计到2021-203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总产值可能达到9337.7亿美元。
卫星互联网的概念早已提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摩托罗拉就提出了“铱星”计划,但由于当时地面网络尚未完善,该计划因成本过高而失败。直到近年来,随着5G网络的发展,卫星通信的优势重新显现,并得到了重视。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低轨卫星通信的定位应该是与5G实现差异化互补,到6G时代,陆地移动通信和低轨卫星通信将实现有机融合,包括架构融合、空口融合和终端融合等层面。
对于目前的5G网络而言,支持各垂直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连接是更为紧迫的任务。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个,年复合增长率为14.1%;全球预计将有309亿台物联网设备接入。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低轨卫星互联网将成为2022年电子行业的关键趋势之一。预计在相关企业的推动下,低轨卫星服务和相关零部件的出货量将在2022年显著增长,低轨道卫星服务供应商将优先受益。
企业的探索成为我国低轨卫星市场寻求突破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供应链分析信息显示,卫星产业生态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地面站和卫星服务四个领域,目前产业阶段以卫星制造和发射为主。在国内,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是这一领域的两大央企巨头。
公开信息显示,在星链计划提出的2015年同年,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分别公布了各自的低轨卫星项目——“鸿雁”和“虹云”,计划各自发射300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并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鸿雁”和“虹云”两大工程完工前,我国还于2018年部署了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系统工程“天启星座”。官方信息显示,这一系统由38颗低轨卫星组成,目前已成功发射15颗,并计划于2022年部署完成。
同时,中国航天科工也牵头推出了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微表示,目前项目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计划在2022年完成第二阶段共12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并完成小规模组网。
此外,央企之外,民营卫星发射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以银河航天为例,继今年5月与中国信通院成功合作开展一系列低轨卫星星座体制技术试验后,该公司又于今年10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初步完成了5G卫星接入组网通信测试。
为了促进低轨卫星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近年来也出台了多条产业政策。
国家层面,2020年4月,我国首次提出“新基建”计划,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出炉,明确提出将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在“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基础上细化,提出包括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五项重点任务。
《规划》指出,加快布局卫星通信,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积极参与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鼓励卫星通信应用创新,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信息通信领域规模化应用,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应急、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广应用。
地方层面,北京市实施方案指出,超前布局6G网络,支持发展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星地一体融合组网、通信网络内生安全等通信融合技术,协同开展6G相关的高端芯片、核心器件、仿真验证平台等攻关研制。
对于各地的政策加持,张毅分析称,卫星的发射需要极高的技术积累与资源调配能力,短期内在政策利好背景下诞生的企业很难具备航天发射需要的能力,而从地方政策的内容指向看,也更多会是材料、遥感、无线、芯片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后者在2022年会有明显的数量增长。
此外,张毅认为,中央与地方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反映了卫星产业建设将在各地加速落地。随着商业卫星发射在2022年进入活跃阶段,低轨卫星市场规模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