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授中的教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12
1929年,陈寅恪大师撰写的碑文,见证了王先生——王静安先生的独立与自由精神。碑文强调学术研究的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认为这是学术发展的关键,"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这是古今仁圣共同追求的精义。1953年,中共中央设立历史研究委员会,陈寅恪被提及,但如何说服在广州的他北上接受任命,成为难题。汪篯教授被派去与陈交谈,记录了他的口述——《对科学院的答复》,陈坚持学术研究应自由无束缚,反对先存马列主义见解再研究,他的学术主张在碑文中清晰可见。

陈寅恪的坚守和独立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术上,他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严格,主张自由思考。他的学识广博,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在文史领域备受尊重。然而,文革期间,陈寅恪遭受了残酷的批斗和折磨,他的学术著作和手稿被洗劫,朋友相继离世,自身也被冠以各种不实罪名。尽管生活困苦,他仍以行动抗议不公,直至1969年10月7日,这位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国学大师离世。

陈寅恪与唐筼女士的墓地,最终在2003年得以在庐山植物园合葬,他们的墓碑上刻着黄永玉的题词,标志着一代大师的独立与自由精神得以永恒。陈先生的人生,是学术自由与个人尊严的深刻写照,尽管时代变迁,他的精神将永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