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士,明经等科的考试,一般分为哪三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30

州试、省试、殿试。

州试为台湾东宁王朝时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相当于县试。

州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天兴、万年二州举办,上榜者可以进一步参加府试。

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

扩展资料:

省试的考试场数不定,有考三十场,有考十五场,还有考七场的。宋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改革科举考试,定为三场:先考策,次考论,再考诗赋。至神宗时王安石推行科举考试新法,废除明经诸科,增加进士名额。进士科试考经义,罢诗赋、帖经、墨义。

考试分四场: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至此往后,考三场或考四场不断更替,考试内容亦不断变化。神宗以后,时而诗赋与经义并行而举,时而又罢诗赋,专用经义取士。

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

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考试完毕,监考官、阅卷官进行评卷。评卷分初阅、复阅两次。成绩合格者,由尚书省张榜公布,第一名称“省元”。落第者可以诉请复试一次。南宋时为防舞弊,常对权贵亲属、子弟合格者加以复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州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