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努力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妈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以下3000字干货,适合跟我一样,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脾气暴躁,又想积极改变的父母!

2020,家庭安康,添了小宝,老公体贴,生活顺遂,要说有不顺心的话,那就是儿子不够听话,婆婆为此反复唠叨,我为此烦恼不已。


我们家基本是这样一个模式:儿子一放学回来,鞋一甩,书包一丢,就跑电视机前,拿起遥控,打开电视,一直看到婆婆喊吃晚饭才关。吃饭也是三心二意,一会聊天说笑,一会低头想东西,一会拿起水杯喝水,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吃过饭。


一到吃饭的点,婆婆就开始唠叨:我一看你吃饭的样子就心烦,像个神经病,嘻嘻哈哈,我做饭都做得没劲。


本来孩子吃饭,我不认为是个什么大问题,愿吃就吃,不愿吃就算了,关键是,我婆婆看不下去,几乎每顿饭都会唠叨,骂骂咧咧。


我一般就听着,忍着,要么帮着婆婆说几句儿子,效果不大,他还是爱笑爱闹,不认真吃饭。我的火就窜来了,说了不听,那还得了,拿出皮鞭,先威胁一通:五分钟内不把这顿饭吃完,皮鞭伺候。


一开始他还是不以为意,等真的时间到了,完不成任务,皮鞭上身的时候,他才知道老妈玩得是真格的。


挨了几次打,他会认真一点,但需要时刻盯着吃饭,才有效果,说实话,太累人了。


尤其是,大冬天,他穿着袜子在家里穿行,又不喜欢穿外套,总是害怕他感冒,督促几百遍:穿鞋,穿外套。同样的错误总是犯,总是忍不住生气,对着孩子大发雷霆。


不光是我,婆婆冲着孩子发火,老公也总是说:我也不想对你发脾气,是你总惹得大家火冒三丈。


孩子确实有点熊,家里三个大人轮番轰炸,他也就怕那么一小会,过后依然闹腾,犯同样的错。


这几年的 育儿 经验让我明白:打骂不起作用!


而且自己发起脾气来的样子,咆哮、怒吼,像一只失控的野兽,丑陋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于是下定决心,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可是这样的决心并没有什么用,当孩子又不穿鞋、不穿外套时,火气说来就来,按都按不住!


于是,打骂孩子,后悔自责,下定决心不再如此,孩子再犯同样的错,接着打骂。。。。。。


恶性循环!

孩子性情顽劣,导致我们情绪失控,可是又无能为力,难道真的只能如此下去?这样打骂下去,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也控制不住,又无能为力,到底该怎么办?



当然,我们也不是无时不刻都在冲孩子发火, 郑心燕老师在《父母情绪管理课》 中指出,父母冲孩子发火,背后有四个原因:


1,当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时,容易对孩子发脾气。我们自己觉得太饿太困太乏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会对孩子特别没有耐心。这种情况下建议我们先调整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孩子。


2,孩子身上的毛病其实是自己身上毛病的折射。我们想要逃避的其实是自身的毛病,却又不能指责自己,这种情况下建议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自我修行。


3,吼叫孩子有家庭遗传性。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对我们发脾气,我们又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吼叫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诚实看到这一点,并尽力让这种模式终结在我们这一代。


4,真是孩子惹你生气?还是只成为了出气筒?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讲的是情绪是有能量的,能够被传递,而且是一级一级往低处传。当我们接受到一些不好的能力,来自长辈、领导、同事或配偶,我们又无权反击时,就容易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这段时间,通过不断看书、学习,渐渐明白:情绪,并不能控制,越想控制住情绪,不发火,越容易失控,被情绪所控。我们能做的就是: 接纳情绪。


我们一般把情绪分成四类: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又可以分成若干种,比如喜,就分成狂喜、喜上眉梢、转悲为喜、喜不自禁、喜气洋洋。无论哪一种情绪,都是我们真真实实感受的情绪, 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


而我们的文化中,弘扬的都是积极上进,乐观开朗的正能量,对于悲观、沮丧、愤怒之类的情绪,是被视为不好的,应该被我们所摒弃的。一旦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我们首先想的是隐藏、隐忍,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展现的都是我们积极正面。


而面对自己的孩子,能量比自己弱的家庭成员时,就容易冲他们发火。


刚会走路的二宝,在她动了大宝的东西后,他就暴跳如雷,对着二宝大吼大叫,那样发狂的样子,像极了我对着他吼叫的样子。



那么,当负面情绪来临,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呢?第一步,就是察觉情绪。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发脾气,真的是因为孩子吗?


比如,我们要急着出门,可孩子磨磨蹭蹭,半点时间观念都没有,一着急,就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吼叫。关键是,吼叫,甚至打骂,半点用都没有,下次他还是该磨蹭磨蹭。


当我们感觉自己要发脾气了,赶紧按下情绪暂停键,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无力,沮丧,愤怒,挫败,还是被忽视?找到那个形容词。

2,我不断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比如孩子迟到:老师就会在微信群批评孩子,其实是在批评家长,感觉自己丢不起这人,而且从小不懂得时间的珍贵,不守时,长大了更是不得了,于是忍不住对着孩子大喊大叫。

3,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用积极的想法代替不断升级的想法。比如孩子迟到就迟到,说再多他也不理解不迟到的好处,那还不如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在众人的目光中走进教室,被老师批评后,他才知道准时的重要性。

4,先深呼吸,呼气、吸气时分别数5个数,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去管教孩子。


第二,让情绪有个出口。当我们有情绪时,要么向内发泄,忍气吞声,伤了自己,要么向外发泄,伤了别人。如何做,才能平和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呢?遵照身体的指引,让情绪有个出口:

1,出去跑步,运动,出汗。

2,找闺蜜 倾述 ,吐槽。

3,痛痛快快哭一场。

4,看场电影,转移注意力。

5,逛街,买身衣服,取悦自己。


总之,想干点什么就去,只要不伤害他人,不压抑自己,情绪会来,就会走。情绪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不要去压抑,更不要去否认,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


第三,接纳孩子的气质特点。有的人天性急躁,做事麻利,有的慢性子,做什么都慢腾腾,当这样的性格特点出现在母子身上,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当我们之间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时,交流互动才会有效。


《非暴力沟通》中,有一项我很赞同:不带评判的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玩了玩具,搞得满地都是。那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尽量心平气和:宝贝,我看到你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看着心里不太舒服,你能把玩具收拾起来吗?


如果任由情绪发泄,打骂劈头盖脸就下来了:每次都把玩具丢得乱七八糟,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结果下次,孩子还是该玩玩,丝毫不会顾及我们是否暴怒。


在明白了我们发火的四大原因,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对于负面情绪,我们并不需要隐匿躲藏,以及如何疏导负面情绪后,我的心里不再像以前那般迷茫无助,更不会因为孩子反复犯错,而认为自己缺乏权威,甚至认为自己无能,连个孩子都管不好而生气发怒了。今天,已经是第五天,我心平气和的跟孩子交流。


当然,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我的情绪管理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走两步退一步,但是,遇到情绪,能够积极察觉,并按下暂停键,不让自己有对着孩子乱发泄的机会,积极寻找应付策略,“定能生慧”,只有我们父母是心态平和的,才有可能在 育儿 路上,遇到困难时想出明智的解决办法。


也只有我们父母是心头平和的,才能养出能顺利对待遇到挫折的孩子。


2021,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