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4:我们为什么不敢做自己--读《身体知道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周五下班,回家吃饭。老公和女儿兴高采烈地聊着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今天怎么话那么少?”
此时我才察觉,原来上完一天班,连话都不想说了。可能思维还未觉察,但是身体语言已经告诉家人:我累了。

这一周,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看完了《身体知道答案》。这是本心理学的书,书中列举的众多案例,也许在心理咨询师看来都是寻常,但以我这个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很多都属于玄学范畴,怪力乱神,来去无踪,很多概念都超越我的常识和理解。
偶尔我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神话或者寓言故事。但是能看明白的那部分,会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思维多一种觉察。比如今天晚餐时的身体感受。

梁文道曾经建议,我们就是要读一点读不懂的书,以突破固有的思维和想象。这本书囫囵屯枣坚持看完,虽然一知半解,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吧。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的健康必然是身、心、灵三者的和谐。所谓身心灵就是身体、心理和灵性。作者认为,我们往往过于注重思维,而忽略了身体和灵性,甚至无意间做了“心念的囚徒”。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知道心灵的答案,所以要学会聆听身体。

按照武志红的说法,我们太多人不敢做自己,甚至经常做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书中给出的答案大致如此:
1、家庭、学校、社会从小给我们有形无形灌输了很多思维模块,比如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出名要趁早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做这些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做自己。
2、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的期待,从而塑造别人心目中的一个美好形象。
3、最关键的是:你不知道怎么做自己,甚至你不知道自己是谁!

是呀,一入尘世数十年,有多少人还能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已经如一个雪球,在滚动的过程中沾染了灰尘、杂草、落叶、昆虫的尸体等等覆盖物。假如雪球会照镜子,它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悲观地说,我们镜子里看到的从来不是“自己”的样子,而是种种覆盖物的样子。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常常与事实违背,反而是过往的记忆和经历所形成的印象,更能操控一个人的潜意识。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来找的他的患者中,有些人明明相当漂亮,但当事人自己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所以他得出总结: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副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者“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对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者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这是书中最让我震惊的部分!在我质疑这种看法之前,我却不得不承认它的确凿性。
少女时期的我,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子”。到了40多岁,我的潜意识中依然没有遗忘这个曾经的事实。每次在健身馆里,听到有人问“你这么瘦,为什么还要来锻炼”时,我直觉反应是意外,心说:我不瘦呀。第二个反应才是,我的脸真的已经很瘦,只是身体局部脂肪依然执着地不肯舍我而去,但是我离“胖子”已经有相当一段路程的距离。

另外,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农村里蓬头赤脚的野孩子,即使大学毕业,即使与一帮优雅小资的朋友混迹多年,即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里的生活,却坚守“我是一个野孩子”的“心像”。

原来很多的“自己”都只是一种“执念”而已。心中顿时释然!
重塑自我意想象,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思维,就能改变人生。这是本书阅读最大的收获。
当然,这只是澄清了一个概念,至于真正地勇敢去做自己,关键是之后的方法和行动。

看这本书期间,听了李笑来两个演讲《如何把自己变傻》和《七年就是一辈子》。他认为,因为概念混淆或者概念不清,人们会很简单地接受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英语很难学好,比如钱很难赚,然后潜意识作怪,就真的学不好英语,赚不到钱。

他认为突围的最好方法,就是人生不设限,什么都去试一试,用七年的时间去尝试一个新领域,投身进去,各种尝试,然后找准一个方向深入学习、筛选,甄别出真正有效的进步方法论,而后践行,然后就等着收获吧。就如同种庄稼,先要耕地、播种、施肥、除虫,然后根据现代农业的手段,降低支出,提高产出,防涝防旱,这些措施都做足了,尽可以坐等收获。除非遭遇大灾大难,否则丰收简直是可以预见的。

李笑来宣称自己是“方法论”的忠实拥趸者,他建立了“七年就是一辈子”的社群,要带领一伙人按照正确的方法,直奔光明的未来。以他的成名经验和运作理念,铁粉应该是不少的。

我唯一的质疑就是哪里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