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登寺格尔登寺活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4
1、四川省阿坝县有哪些地方值得一看?2、草原上最高大的格尔登寺大佛塔3、西行川藏,走近阿坝,一场心灵修行的旅行(二)4、格尔登寺的简介5、赞美拉卜楞寺诗句

四川省阿坝县有哪些地方值得一看?

阿坝县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是内地通往藏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阿坝县城海拔3290米,县内最高海拔5154米,径流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阿坝县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单单是县城附近就有40多座寺庙。县内汇聚了格鲁、宁玛、萨迦、觉囊、苯教等多种教派。浓郁的宗教氛围和虔诚的信众造就了阿坝众多 历史 悠久、风格各异的宗教寺院,值得一观。

朗依寺

朗依寺是藏区原生教派—— 苯教 的寺庙。苯教原为藏区最大教派,后由于藏区统治者认为藏传佛教的理念更符合其政治理念,因此大力推行藏传佛教,打压苯教,于是如今苯教在藏区已经很难看到。

郎依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哇尔玛乡境内,占地约17万平方米,僧侣总数超过1300人,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雍仲苯教寺院。

该寺 历史 悠久,建寺已有1000多年。寺内的住持从第一代多帕元旦坚赞开始,传承至今已是第三十九代法王。郎依法王嘎让罗周坚措活佛是郎依大寺的住持活佛,现任国际雍仲本教联合会会长。

四洼尼姑庙

四洼尼姑庙位于县城以西约8公里的阿久主干公路北侧,是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庙。 该寺以独特的女尼修行为特色,是了解藏传佛教尼姑庙文化的佳地。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位于阿坝县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 历史 ,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当年红军长征时曾将其征用作为领导机关所在地。

寺院旁边有藏区最大的几座佛塔之一。高49米,佛塔内外有数百个小型转经轮和数十个大型转经轮,转完一遍约需2 - 3小时。

阿坝县是一个汇聚万千风情的地方,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与多元民族的古老文化构成这里独一无二的 旅游 资源。著名景点有夺登寺、神座景区、莲宝叶则景区、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长廊等。

藏传佛教寺院

阿坝县境内有42座藏传佛教寺院,如夺登寺、格尔登寺、郎依寺、各莫寺、德普寺、赛格寺等,是一个宗教文化浓郁的 旅游 胜地。游客能在此深入了解藏传佛教,以及格鲁、萨迦、苯波、觉囊、宁玛五种教派。在寺院中聆听梵音,感受心灵的净化。

神座景区

神座集齐了世外桃源必备的元素——广袤无边的森林、牧场,澄澈的湖泊、河流、沼泽,烟火气息的村落等。这里生活着仅50多户藏族人家,在原始的自然生态中,淳朴的村落背靠高山草场,面朝河流森林,来到此处,游客还能在路上看到野鸡、野兔等小动物,它们似乎不怕人,还会在远处好奇的望着过来的游人,从侧面体现出当地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神座风景秀美,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更美。在安多藏区,流传着一句谚语:“神座的姑娘、然木多的酸菜、蒙古的糌粑”。此外,神座还是一个长寿村。游人来此,常见白发老人坐在院外,旋转着转经筒,念着佛经。虽然年迈,却还是很有精神。

莲宝叶则景区

莲宝叶则是藏区著名的神山,山峰平均海拔为4000多米,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第八位,更是安多地区的神山之首。“莲宝叶则”为藏语,意为尊严的玉石之峰。这是一座充满奇峰异石的雄伟山脉,也是一座天然石艺的殿堂。瑰丽的山石变幻莫测,透露出无穷奥义,彰显出阳刚之气。雄浑的山间,湖泊星罗棋布,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推荐路线:成都-都江堰-汶川-松潘古城-若尔盖-花湖-唐克-九曲黄河第一湾-唐克-瓦切塔林-红原-阿坝县-班玛(年宝玉则)-色达(五明佛学院)-甘孜-炉霍-道孚-新都桥-康定-成都

56民族行 旅游 网,带你游遍56个民族

这要看你主要想看哪方面的,如果是人文景观,楼上的回答比较全面,我再补充下,离县城45公里处,有查理寺,该寺座落在山上,该寺安曲活佛是归国爱国活佛。阿久公路13公里的各莫寺有藏区最高的佛塔。总之,大小45座寺院各具特色。自然景观有世外桃源神座,是一个安静的小村,有民宿,可住宿。比较适合夏天游玩。茸安大峡谷,风景不错,但是路比较难走,不建议冬天去。连宝也则神山,也是比较有名的地方。在高原旅行,最好选在夏季。当然,喜欢宗教的,冬天有莫兰节,新年初三开始!

草原上最高大的格尔登寺大佛塔

矗立在格尔登寺院西南侧的格尔登寺大佛塔是雪域高原上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型佛塔之一。1987年10月由政府拨款和自筹部分资金修建的格尔登寺大佛塔竣工开光,正式向信教群众开放、朝拜。

格尔登寺大佛塔全高49米,正方形底座边长25米的,佛塔外围是环塔转经走廊,有数百个小经轮和十余个大型转经轮,环全寺有数千个大小转经筒。转经筒内装满了经活佛加持过的经书、圣物,转经轮印有藏文兰扎体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哞”,意为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护佑加持。四条挂满五彩龙达的钢绳从金碧辉煌的塔顶向四周拉开,彩幡随风飞舞。两旁的大转经房内是两个巨型的转经筒,在转经人的推动下不停转动,把信众的祈愿传向天空。

佛塔前圆锥形石堆为嘛呢堆,石堆上的每一个石头是信众口诵经咒从远处拾来放在上面的,这样每一块嘛呢石都在风中为信徒呤唱祈祷,同时也是信众献给三宝的贡品。佛塔左下侧堆放的是刻有各种经文、佛像的石经板,是信众在石头、大理石、玉石上雕刻的藏文经典和佛像,也是信众对佛的祈祷。

抬头望去眼前出现的是围绕大佛塔的24个小佛塔,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总有许多游客在这里与直指蓝天的大佛塔,吱吱转动的转经轮和塔前的嘛呢堆、五彩的神秘石经板照相留影。

佛塔第一层:去恶净心慈悲殿。走进佛塔大门,正面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你看她的周围整齐地排列着无数的手掌,每个手掌中都镶嵌着一只明亮的慧眼,而且这尊佛像有许多头。这些头标志着这是万能智慧济世救苦的菩萨,这千手可以帮助我们解救世间一切苦难,手中千只慧眼是智慧聪颖的法眼,帮助我们洞察秋毫,普度万物众生。大佛像前是唐朝时的藏王松赞干布和大唐下嫁和亲的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这是藏汉人民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前面的“曼扎”是锥形的,有方形的、平面的、木雕的、沙盘的,它代表有无穷的意义,主要表示向三宝供养之意。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大佛像周围壁上有1亿个莲花生佛像,1千个小佛塔,1千个释迦牟尼佛像,右侧有财神南木扎西,游客可在塔前煨桑台向观音、财神供桑烟祈愿。

佛塔第二层是长寿佛殿,主供的是无量寿佛,保佑大家长命百岁平安长寿。四周供有1千尊小无量寿佛和18罗汉佛像。

第三层是宗喀巴佛殿,主佛是宗额巴大师,四周供有1千尊宗喀巴小佛像和他的1000部文集。

第四层是莲花生佛殿,主佛是莲花生大师,四周供有第1—11世格尔登喇嘛佛像和大白伞盖度母佛像。

第五层是四手大白伞度母佛像,是去恶从善的清净慈悲佛。旁边供有宗喀巴及二贤弟子佛像。犯过错的人可以在这里忏悔过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西行川藏,走近阿坝,一场心灵修行的旅行(二)

西行川藏,走近阿坝,一场心灵修行的旅行(二)

文图/城北听雪

接上篇:西行川藏,走近阿坝,一场心灵修行的旅行(一)

阿坝县城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是川青高速的必经之地,县境内有藏传佛教寺庙42座,近乎一座活体宗教博物馆。阿坝信教的人非常多,宗教氛围极其浓厚,丝毫不逊于西藏。

据记载,从公元十一世纪开始,许多博学的僧人、啦嘛为躲避纷争,先后走出茫茫戈壁草滩,翻越巴颜喀拉山脉来到阿坝。 这里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萨伽派、觉囊派和本波教各派的寺庙,寺庙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2014年的7月13日下午16:30,我们乘坐的班车到达阿坝车站。在车上还是晴天,正准备下车,突然一阵暴雨浇了下来。

大家只好站在车站边上的杂货店里躲雨,老板态度很和善,看店里其实蛮多东西,贵不贵就没有问了。雨很快就停了,紧接着出了太阳。

国道从阿坝县城中间穿行而过,寺庙、民居、机构单位沿国道两边而建。我们半月前预定的麦龙宾馆就在阿坝车站马路正对面,就几步路的距离。

宾馆住满了驴友,床位不够。刚开始宾馆老板不承认我以前预定过,我把以前与他的通话记录翻出来给他看,把他反驳得哑口无言,才帮我们安排了房间。

我们在旅馆安顿好之后,沿马路而行,找到一家川菜馆吃晚饭,点了酸菜鱼等正宗的川菜。明天开始进山,将在无人区连续徒步6天,进山之前通过好的饭菜补充营养,是十分必要。

吃过晚饭已是晚上19:30左右,天竟然还没有黑。这里的夏天 “早晚穿棉衣,中午穿薄衣”,白天20度,晚上四五度,白昼温差大。

晚饭后,我们沿街去了附近的格尔登寺走走。格尔登寺当时还在扩建中,进寺的路泥泞不堪。寺庙规模宏大,金色和朱红互相辉映。

我们踏入道路右边的转经长廊,怀着虔诚的心,挥动双手顺时钟一一转动经轮。

进入寺庙,只见三三两两的僧人结伴行走,中间通道两边又隔开很多米院,米院是僧人修行的地方。

格尔登寺是阿坝县最大的寺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有着120多年的历史,有1000多僧人。公元1412年宗喀巴大师的心传弟子绒青更登坚木参,在阿坝县茸安乡创建了茸贡格尔登寺。

第2天也就是7月14日,我们就从阿坝出发进山了。6天后的7月19日,我们徒步穿越完年保玉则之后,重新回到了阿坝,之后大家分散自由活动。

7月20日我从县城坐车先去了唐麦村,准备参观村里的各莫寺。各莫寺建于乾隆56年(1790年),距今200余年,是一座显密兼修的寺院,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位于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距县城13公里。

寺院实行的是尔哇色桑的世袭寺主制,寺内藏有著名的佛教丛书《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大藏经》三套,鎏金铜佛和塔子上百,释迦牟尼唐卡画《九本生传》三套等珍贵佛教文献。

赛格寺院墙外开满了各色各样俏丽的小野花,房墙上画着彩画,有的房门紧锁着,有的半开半掩,有的墙头上长满了杂草,一扇小红门左上方的小篮子里插着几束花。

一只只小麻雀在房墙角里安了窝,“叽叽喳喳”吵闹着,一会又飞上天,一会儿又落在草地上跳来跳去。

看了赛格寺后,我们去了不远的朗依寺。朗依寺是苯波教寺院,也是国内外现存的最大苯波教寺院。

苯波教是西藏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后来因为印度佛教的传入,苯波教才慢慢走向衰落。苯波教念诵的是八字真言,转经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转经。

四洼尼姑庵则是阿坝县城境内唯一的觉姆修佛寺庙,寺庙一般不让男人进去。

我们在门口待了一会儿,征得门口玩耍的觉姆同意之后,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开。

傍晚再次回到阿坝,我才细细的观察了这个神秘的县城。阳光穿过云雾,似佛光四射,照耀着人间的苍生。随处可见的善男信女,在大街小巷、民居庙宇,手里摇着一个或大或小的转经轮,口里念着六字真言,喃喃前行。

寺庙的长长的转经轮走廊里,转经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在信徒的双手抚摸下,五彩缤纷的转经轮日夜不休的旋转。也许从早晨露出第一缕晨光,到黑色深深的夜晚,转经轮从不休止。

一些年老的虔诚信徒,面对摇曳的烛光,嘴里念着六字真经,甚至昼夜不停歇,一直到天亮。转经轮里,有着他们的现世业报和来生的幸福安宁。

在这个佛教的世界里,面对往生、今生和来生,我那颗浮躁的心在低沉的梵音中,也慢慢沉淀。佛啊,请宽恕我今生的罪孽,让我也进行一场心灵的修行。

城北听雪写于2018年12月20日晚。2019年2月20日再次修改。

格尔登寺的简介

现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纳数千僧民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

1、大经堂前厅上额以精美豪华的藏式雕刻为装饰,有甲(大力神)、雪香香(人身鸟足的美声鸟)、桑给冈吉(八脚狮子,这是先仇后友的狮鸟后代,是和平的象征)、琼(是已消失的大海中的一种鸟)。四大天王壁画:护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这是守护圣土东西南北四方的至尊天王。六道轮回图:最内层有一只猪、一只鸽、一条蛇,代表人生“愚痴、贪染、慎怒”三毒。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顺时针依秩为“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牲畜道”、“阿修罗道”,地狱在最下层,如果人们不积善行德将承受各种酷刑。

2、大经堂中最大的一尊佛像是用药泥塑雕成的强巴佛(弥勒佛)像,有四层楼约20米高,佛身内珍藏了千余部大藏经经卷。在大经堂中还珍藏有万余部《甘珠多》、《丹珠多》等著名藏文经典,珍藏有数十座宗教灵塔、宝塔。大经堂墙上挂满了堆绣、彩绘和用矿物颜料绘制的许多珍贵的唐卡。

3、大经堂内正门左侧墙上第1—6幅壁画分别是代表一千个释迦牟尼佛像的唐卡,藏语“东巴”,第7幅唐卡中部为释迦牟尼,四周为宗额巴、观音、度母等众佛像。经堂内正门右侧墙上第1幅唐卡为释迦牟尼佛像,四周有18罗汉,第2幅为释迦牟尼佛像,第3、4幅为无量长寿佛,第5幅为金刚勇士,第6幅为药王菩萨,第7幅为不动佛。

赞美拉卜楞寺诗句

1. 关于拉卜楞寺的诗句(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关于拉卜楞寺的诗句(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1.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西藏文人诗歌的一种。最著名的是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集》。它是西藏较早的一部作家诗集格尔登寺,有几种木刻本,共收五百首诗歌。诗歌往往从描绘山林情趣入手,继而对世俗社会发出感慨,最后归结于叫人们皈依佛法,以求正果。因此,尽管作品也抨击格尔登寺了社会上层的欺侮弱小和某些宗教徒的虚伪作风,但其主旨还是在于宣扬人生苦海、一切皆空、无常、六道轮回等佛教思想,客观上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米拉日巴之所以在自己的《道歌》中流露出如些的消极情绪,这同他的身世是有密切关系的。

格言诗

藏语里称为“勒谐”,意为“善言”。其主要是宣扬人的处世哲理。作者利用这种格言诗的形式,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等等。写法上也是采用了四行一段的民歌体,每行七言(民歌为六言),也是两句为喻,两句指实(民歌比喻在前,格言比喻在后)。突出的特点是,为了陈述主题,采用了极为丰富的比喻、推理手法,使作品很富有哲理性。所使用的比喻,均是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鱼虫花草、日月山川等外,还使用了许多民间典故、谚语,因而深受群众的喜爱,不少格言诗广为群众背诵、引用。

西藏最著名的格言诗有格尔登寺:《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等。

《萨迦格言》共九章:1.观感学者品,2.观察上等人品,3.观察愚人品,4.观察贤愚混杂品,5.观察恶行品,6.观察自性品,7.观察不当行为品,8.观察事物品,9.观察教法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对统治阶级凶狠本性的揭露,有对自私、虚伪、贪婪、愚昧行为的讽刺和抨击,有对如何求知识和做学问的劝告等等。所有对生活是非曲直的看法,自然是根据作者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立场,难免带有种种阶级偏见和时代的局限。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一一八二——一二五一)。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以后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班智达。著作除《萨迦格言》外,还有哲学著作《明因藏论》及佛教律部著作《三仪律差别论》,等等。六十三岁时,应阔端邀请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商请归附“随土纳贤”,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七十岁病逝于凉州。

《格丹格言》,全书一百二十五首。内容均是辨别智愚的论述。每两首为一组,以对比的手法谈论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所用标准,与《萨迦格言》相同,都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的,自然抹杀了阶级的本质。作者为索朗扎巴(一四七八——一五五四),系安多地区人,从小出家为僧,此后专攻因明学,曾在拉萨哲蚌寺荣获一等格西学位,五十二岁担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七十六岁去世。

《水树格言》,与《萨迦格言》一样,同是藏族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水树格言》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水引伸出来的,叫《水喻格言》,一百三十九首;另一部分是从树引伸出来的,叫《树喻格言》,一百首。共二百三十九首。思想内容上,有对暴君和坏人的揭露和抨击,有对正直纯洁美德的赞扬,以及求学、待人接物的应有态度,等等。但也有不少内容是直接宣扬宗教迷信的。写法上与《萨迦格言》相同,也是采取四句七言的形式,艺术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作者是贡唐丹白准美(一七一七——一七八六),他生于安木多地区(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卜楞寺的大活佛,即贡唐第三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藏族学者,著作很多,辑有《贡唐丹白准美全集》。

2.拉卜楞寺简介

门票·开放时间: 40元,不进正殿是不需要门票的。法会期间不仅免费,还可以看到壮观的藏民朝觐场面。8:00~18:00 交通概况:从兰州、临夏、合作等地乘长途汽车可达,即坐到夏河县的车下车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拉卜楞寺简介: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3.关于拉卜楞寺的游记

拉卜楞寺在晒佛节前一周就开始了庄严的诵经和诸多的宗教仪式,

每天来听经的人也逐渐增多,到了晒佛节当天,早上10点隆重的晒

佛仪式开始,百十名精壮的喇嘛肩扛近百米长龙一样的大佛画卷,在

骑马卫队的护送下,喊着号子威风凛凛地跑向大夏河对岸的小山坡上,

将近千平方米的画卷铺在半山上展示。一路上,围观的群众潮水般地

涌向长龙,争抢着向大佛上抛哈达,更多的人扑向佛卷,将自己的头

或脸贴在佛卷上,祈望能得到佛的保佑。当覆盖在硕大的佛象上面的

幔帐徐徐揭开时,晒佛典礼进入最高潮,人们将能代表心意的哈达及

礼品纷纷抛向佛像,年老的藏族同胞转动着经轮高声诵着佛经。调皮

的孩童在大人的帮助下爬上晒佛台的高台阶,企图触摸一下那神圣的

佛像大典持续约两个小时

4.拉卜楞寺的简介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格尔登寺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5.拉卜楞寺简介

门票·开放时间: 40元,不进正殿是不需要门票的。法会期间不仅免费,还可以看到壮观的藏民朝觐场面。8:00~18:00 交通概况:从兰州、临夏、合作等地乘长途汽车可达,即坐到夏河县的车下车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拉卜楞寺简介: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

6.拉卜楞寺门前的河叫什么

拉卜楞寺门前的河叫大夏河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夏河县为甘肃省甘南州下辖县,因境内大夏河得名。

大夏河

大夏河,黄河一级支流。古名漓水,藏语称“桑曲”,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南北麓。南源桑曲却卡,北源大纳昂,汇流后始称大夏河。流经夏河县、临夏县、临夏市区、东乡县,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咯河、铁龙沟、老鸦关河、大滩河及牛津河等

7.有谁知道拉卜楞寺旁边的一个喇嘛寺叫什么名字

(格尔登寺)该寺位于阿坝县城西北角,相距一公里左右,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寺院建筑鳞次栉比,严然是一座小城市。

该寺由金碧辉煌的大经堂、四个札仓、五个佛殿和许多各式各样的僧舍构成。围绕寺院四周的转经走廊长两公里,安装有5000余个转经筒。

每逢举办宗教活动,可云集僧侣一千余人,场面十分壮观。该寺始建于清同治9年间(1870年),属若尔盖达扎朗摩格尔登寺的子寺。

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该寺已成为安多藏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格尔登白塔是该寺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

它底座边长25米,成正方形,高39米,七层,雄居于寺院前的高地上,十几公里以外都能见到它高大神秘的身影。塔的四周有24座小白塔环绕拱托,塔内供奉着千尊佛像,精湛的壁画600余幅,可与大型艺术展览馆媲美,游人可入内拾梯逐层欣赏。

有诗赞曰:峥嵘倚汉,突兀凌空。梯转如穿窟,门开似出笼。

宝瓶影射天年月,金峰声传奇海上风。虚檐拱斗,作成巧石穿花凤;绝顶留云,造就浮屠绕舞龙,远眺可观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