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镇旅游景点介绍 双龙镇风景区图片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4

龙里双龙镇景点路线是什么?



手机安装百度地图。
导航--选择起点您的位置到终点名双龙镇,
也就是原龙里县谷脚镇的一部分,坐落于巫山峡谷南侧,景区主入口处,由原丽江束河古镇的开发运营商"昆明鼎业集团"与中铁联袂打造,占地约400亩,规划有民族风情旅游小镇、中式峡谷汤池别墅区、马术俱乐部、汽车影院、山地湖泊景观区、玻璃栈道、索道、吊桥、高尔夫球场、户外露营地、山地花海景观区及美食酒店等功能板块。_糜涡≌蛞劳邢抗鹊孛惨郎蕉ǎ郧暗旰笤菏降纳套∷暮显汉脱亟稚唐坦钩尚≌虻淖匀淮迓浼±恚ㄖ绺癫┎芍泄鞯鼐浣ㄖ兀逑至斯笾菸幕"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地域文化特征。
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区是中铁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
双龙镇位于贵阳市环城南路东侧的“双龙临空经济区”。此项目设计单位是四川华泰众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由建筑师倾力打造。
双龙镇所在的云栖谷,东侧是悦龙大道(贵龙纵线),西侧是中铁大道,南侧是云栖一号路和贵新高速,全长8公里的巫山峡谷贯穿其间。巫山峡谷是距贵阳市区最近的峡谷景区,深达百米,两岸峭壁直立,山坡植被茂密,鸟鸣清脆,空气清新。峡谷深处的悬崖上,至今还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原住民留下的神秘而古老的岩画。

贵州龙里旅游景点有哪些



贵州龙里有以下旅游景点:
龙里中铁巫山大峡谷旅游区
贵阳市区以东仅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巫山峡谷”。巫山峡谷全8公里,深达百米,两岸峭壁直立,山坡植被茂密,鸟鸣清脆,空气清新。在这里可以玩铁索桥、攀岩、徒步,总之就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大乐园。峡谷一头连着巫山水库,另一端连着猫硐水库,峡谷深处的悬崖上,至今还可看到几千年前原住民留下的神秘而古老的岩画。玩完峡谷,还可以到文艺腔十足的双龙镇去吃喝玩乐逛,一动一静,完美度周末。一、玻璃栈道。玻璃栈道全长1000米,高度在120米左右,是集玻璃、钢格栅、钢筋混泥土为一体的高空栈道。二、景区与中铁旅游度假区融合共生。双龙镇巫山大峡谷景区将传统古镇建筑与峡谷景观有机融为一体,用中 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来承载现代人时尚休闲度假慢生活;用丽江束河古镇式的柔软时光理念,打造轻松、浪漫的度假氛围;同时萃取成都宽窄巷子经典的中 华文化,将商业地产与中 国传统古建筑完美结合,打造集 中 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为一体的度假目的地。
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
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坐落于巫山峡谷南侧,景区占地约400亩,有民族风情旅游小镇、中式峡谷汤池别墅区、马术俱乐部、汽车影院、山地湖泊景观区、玻璃栈道、索道、吊桥、高尔夫球场、户外露营地、山地花海景观区及美食酒店等功能板块。 旅游小镇依托峡谷地貌依山而建,以前店后院式的商住四合院和沿街商铺构成小镇的自然村落肌理,建筑风格博采中 国各地经典建筑元素,体现了贵州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地域文化特征。
龙里大草原
龙里玛格诺吉草原距龙里县城25公里。这里既有蒙古草原的辽阔宽广,又有云贵高原的山峦叠障,错落起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高山平台大草原,是著名风景区猴子沟的必经之路。这里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气候,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阔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入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草原地势平坦,天际线分明,海拔高度在1500—1700米之间,年均气温13℃,气候爽爽宜人,喀斯特台地草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她成为龙里自然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既有贵州高原的山峦叠峰,更有内蒙古草原的悠远宽广。极目远眺,群山环抱,草宇无限,山花烂漫,牛羊成群,让您身处贵州,却能体验到异样的蒙古风情。

双龙镇(甘肃省白银靖远县双龙镇)详细资料大全



双龙镇是属于甘肃省白银靖远县的一个镇,全镇182.1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总农户数2897户,15774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双龙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靖远县 下辖地区 :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 *** 驻地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镇永和村 电话区号 :0943 地理位置 :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 面积 :182.1平方公里 人口 :15774人 著名景点 :泰和山、历史文化名村——永和村 车牌代码 :甘D 简介,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历史遗迹, 简介 双龙镇位于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距县城120公里,东接兴隆乡,南倚泰和山,有原始森林1866公倾,西邻石门乡,北濒黄河与景泰县五佛乡相望,黄河流经境内22公里。双龙镇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97户15774人,有耕地29351亩,人均1.86亩,其中水地11081亩,旱地18270亩。双龙镇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大枣、香水梨、羔羊肉等,已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 因乡 *** 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解放前双龙镇由仁义乡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 双龙镇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000米左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大沟深,山地与塬地纵横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著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薯和旅游观光的盛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建卫至今,靖远依河水自流灌溉的渠道就有八条。从河上游往下,分别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八大渠道总长180·9公里,自流灌溉面积总计75163亩。八大渠道对发展靖远农业的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发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镇。 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名永裕渠、仁义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发源渠。据《靖远县志·民国志》记载:最早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邑绅高吉世、张怀清、高宪等联合开渠,历十余年之经营适竣工”。为保证灌溉,从清·道光年间起到1991年,历时170年,曾六移渠口,沿黄河上接至现在的新红崖砭,渠总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镇。发源渠开口无坝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渠首设在车木峡的新红崖砭。灌区高程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受益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社,总人口为7740人,总灌溉面积为10900亩。 农业发展 沿黄灌区有4个行政村,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发源渠,始建于1778年,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提灌工程15处,这里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果业及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村所年产优质大米3000吨,是靖远县的大米基地之一,碾沟及北城村盛产优质大枣(个大、色红、肉厚、味甜)年产约10万公斤。若辐射仁和村的车木峡,车闸箱,可发展为全县的大枣基地之一。泰和山下有4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纯川原村。永和、城川、双龙三村有井泉灌溉的部分水地,主产小麦、糜谷、兼种豆类,洋芋。永和村所产的大葱远近闻名。
双龙镇党委、 *** 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大枣、优质水稻、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大枣产业,由于这里生产的大枣个大、肉厚、品质优,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双龙镇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大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城、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大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在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每亩可创收200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可创纯收入1650元,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种植作物收入的2倍多。为此,双龙镇将继续在这一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靖远县最大的优质大枣基地。 历史遗迹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
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惊涛拍岸,为黄河险关要隘。城堡呈方形,面积3412平方米,为夯土板筑。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