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集团化”你有什么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教育集团化的初衷是以强校带动弱校,以达到区域内协同作战,共同进步,逐渐趋于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对弱校无疑是有好处的。

但是,您说到的现象确实存在。房地产商为了使房子好卖,都会与当地政府协商,将房源划入学区房范围,但是如果离龙头学校地理位置比较远的话,难免会比较牵强。如果以教育集团加盟校的方式宣传,就规避了一些显性因素,使买房人奔着集团化办学的龙头学校的名声趋之若鹜地买房。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政府扶持地产业的一个政策。

大家好,我是化学课老师。就教育集团化,仅表一下自已观点。

教育趋向于集团化,好像正规了不少。资本参与到教育中来,投资赚钱,同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设施,似乎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但又不完全如此。那么,教育集团化之后,是不是对教育本身有利呢?

不一定有利,有时候还是有害的。教育不仅仅是有硬件设备,关键还要有好老师,有一套优秀的管理制度,有一套或几套优秀的培养学生成才的道德系统,有科学的学习训练系统,更要有开放的胸襟,锐意改革。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强调了学校中名师的重要性,而对于名师却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名师只是有好名声,讲评优课行,得的证书也不少,名声在外,教学成绩却不行;还有的名师整天在外讲课赚钱,却不管自己所在的学校学生,说白了就是一个商人;而达到教学水平高的,教学成绩突出的,又是名师的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不是名师。教育集团化之后,聘请很多所谓的名师,开了高工资,却不一定能收到什么好效果。

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资本投入的学校基本都是名校。资本注入名校之后,会开分校,打着名校的旗号招生,然后请名校的老师来上课,让他们挣双份工资,但是收学生学费的时候可是按照名校的标准收的,还有择校费,校服费、书本费、床单床罩费、住宿费,暖气费、饭费等等,一大堆收费都让资本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资本无限升值。至于升学率的宣传,避而不谈就是了,只使用广告大肆轰炸,或者不惜修改数据,任意夸大,以求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源。

资本投入到学校之后,就是为了把学生圈起来收钱,而不是真的把学生培养成人才。虽然集团化的教育更加能担事儿,也更能平事儿,但是总不让人那么放心,而且很多人把孩子送进去之后,读完才知道上当了,但是已经晚了————你已经毕业了,该掏的钱也都掏了,一分不退。

所以,教育集团化就是资本投资教育的结果,也使得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与教育改革、学生能力相去太远,因为资本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奔着赚钱去的,而不是为了别的。

教育集团化,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发表感言。

教育集团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教育集团化是推行均衡教育的一种形式。初衷是好的,是让所有学生都享受优质资源教育。但教育是理念+载体+途径的精密过程,也是几年或几十年形成的教育链条,绝不是指挥棒一挥一蹴而就的!

现在凸显的教育集团化的羁绊:

1.教育集团的责权利不好定位。

2.教育集团的领导团队能力

3.教育集团的精英团队稀释后的补血机制缺位等。

一孔之见!

我是【教育研究】,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教育集团化 ,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形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政府所支持的。集团化办学能够集中办学优势,打造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区房问题、择校难问题的消极影响。

另外,集团化办学在印象中可能都是私立学校,其实不然,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化办学是公立学校,或者民办公助等形式的学校,家长在择校时一定要搞清楚,不同性质的学校,收费标准以及老师录用的标准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能因为某教育集团下的几所名校就认为集团下所有学校都是好学校,这种 “名牌效应” 是非常容易迷惑家长的。在择校时,除了集团以往的办学案例,还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浏览教育集团招聘老师的要求,以及办学理念等。

至于普通学校会不会引进好的教育集团的理念, 答案是肯定的, 市场进入教育行业,势必带来优胜劣汰,如果一所学校不思改变,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么教育集团化时代,它终将会埋没在 历史 的潮流中。 不管是学校、家长、学生,都要学会向市场要答案。

教育集团化是个趋势,但是不能求大求多,质量要跟上才是正道。

教育集团化应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其集团内部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人员交流灵活方便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推进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分布式布局很好。

民办学校的代名词,我不十分赞同,他们为了收取高学费,采取割韭菜填压式教学,听话几个成绩会好些,但生活上就不知进步多少了,教育问题需要实事求是讨论,请不要一直引导成绩第一,成绩好的人大多数心里不 健康 ,盼望教学要改革。

集团化办学可简单理解为由两所或多所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通过本次考察,结合自身办学风闻思考,集团化办学行业有三种模式:一为教育集团;二为教育联盟;三为教育共同体。由此三种模式也可并存。就本次考察结合自身理解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附属一所或几所学校(其中一般有民办学校)所形成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几所学校校址相对独立,学校法人、人事及财务在形式上也独立存在,但办学理念、运行模式相统一,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几所附属学校均要服务于核心学校。例:上海行知中学为上海宝山区公办普通高中之首。办学规模为八轨制。按规定每年招生人数为320人(班容量最大40人)。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入学需求,招生人数特别是择校生为数严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学独立存在,已达地区办学顶峰。其附属的行中中学为行知中学校办工厂变革产生,由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建设所办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行中中学校校长由行知中学一名副校长担任。管理两校统一,解决了宝山区不达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且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问题。另外,凭借行知中学之名, 社会 出资创建了行知二中,为一所独立民办初中。该校校长聘请行知中学退休校长担任。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与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学及行中中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在宝山区已形成以行知中学为核心,附属行中中学与行知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规范招生与经费问题。再如怀仁一中所附属云东中学(民办),云北诛仙二(民办)三校一体,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董事长,并各由一名副校长出任两所民办校校长。

教育集团另一种模式大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集团总领又分级部管理。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团。

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为一种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的一种服务提升模式,例如上海交大附中,该校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为十轨制办学,在校生1200人。其办学理念,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走在了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前列,为体现其 社会 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务带动部分薄弱校,实施教育联盟战略,如联盟较偏远中嘉兴中学,交大附中派10名以上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赴嘉兴中学支教服务,改变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在嘉兴中学成功联盟之后,又有多所薄弱高中要求联盟服务。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从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师不一定为拔尖人才,管理团队最高为本校中层干部,在不影响本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外派教师。教育联盟受到政府影响,并不是交大附中积极主动行为,嘉兴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托管费300万元,又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通大学领导,在交通大学所在地区并无特别优质高中(相对我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学附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交通大学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通大学地区学生享受优惠教育资源问题。所以交大附中将继续服务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交大附中并不完全主动承担此 社会 责任,其担心被“削峰填谷”影响自身为原因之一。

教育联盟模式山西省实验中学与吕梁市房山县中学也曾得到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地域关系,将所属中小学划为若干个教育共同体。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在地区以该校为核心,联合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共同体,九所学校均为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兼并成为分校,总校服务当地居民子女入学,分校主要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教育共同体各个学校主要以业务交流为主,通过集体教师大校引领,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市在2013年也划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即教育共同体,我们区将八所初中校划为两个协作组,一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单位,晋祠一中、晋祠二中、晋源一中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二是以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源二中,金胜中学、电厂中学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此举仅是印发了通知,没有相关制度与监督,所以并未有实质性合作与提高。另外,我们区今年实施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成了五个交流片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教育共同体。近几年,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重视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无意识中,已经大大减小了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增进了各初中校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为初中校创造合作交流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集体外出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