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唐代·张九龄《归燕诗》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咏物 , 写鸟 , 寓人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著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鉴赏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澹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