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汉书》:“今欲发之,~肯从我乎?"[~表示乃字,我就简写了.]《示儿》中:"家祭无忘告~翁."
2.副词.于是这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顾茅庐于草庐之中."
3.副词.却,竟然.《史记.吴王濞传》"当改过自新,~益骄溢."
4.副词.只,仅仅.《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五."
5.是,就是.《史记。张仪传》:“臣非知君,知君~苏君。”
6。语气词。《尚书。大禹谟》:“~武~文。”
1、(代词)你,你的;他的;此,这个; 2、(动词)是,就是 3、(副词)刚刚,才;竟,竟然;却;于是 组词如下: 不乃、至乃、乃眷、乃才、普乃、乃耳、乃往、乃情、既乃、焉乃、便乃、乃诚、然乃、此乃、亦乃、乃才、乃比、乃老、来乃、你乃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乃,曳词之难也。
象气之出难。凡乃之属皆从乃。
古文乃。籀文乃。
白话版《说文解字》:乃,说话措词迟钝。字形像语气出口很难的样子。
所有与乃相关的字,都采用“乃”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乃”字,这是籀文写法的“乃”字。
组词解释: 1、不乃 无乃,岂不。 2、至乃 连词。
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言甚至,竟至。
3、乃眷 他的妻子。 4、普乃 鲜卑的姓氏。
5、乃往 从前,以前。
1、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译文: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2、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4、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6306437,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5、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桃花源记》)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6、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译文: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之1.代词①指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事,物.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代千里马.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②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而 连词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足肤皲裂而不知.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4.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以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遏余.(凭借……的身份)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夫不能以游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策之不以其道.2.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进岸,卷石底以出.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乃1.连词①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相因,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具备了这种条件的结果.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为1.介词①介绍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或1.无定代词.做句子的主语,可译为“有人”“有的”等,所指代的人、是、物没有确切的对象.①有时或遇其叱咄.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而或长烟一空.2.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做状语,表示不敢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可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于 介词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等.①在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从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