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服家长不替孩子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以劝父母不要限制孩子的兴趣写建议为题写作文

一家三口的生活往往就是“你我他”的不停欢喜,摩擦和助长。作为儿女的你,看看以下的文字,你是否熟悉?作为父母的您,看看这些文字,是否似曾相识?没有偏见,没有纷争,也没有挑拨离间,只是对中国式教育的一种分析和不解。

1 "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往往自己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类似语言:"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2 "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类似语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 抽不出时间!""叫你表姐去开家长会吧,我没时间!"

3 "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 *** ,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自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夫妻的打情骂俏最好不要对年幼的孩子开.

类似语言:"都会骂人了!好厉害!"

2. 作文(和父母有分歧后如何说服家长)

1、情绪缓和(嘴甜一些),场景布置(大家都心平气和不着急的时候)。

2、人员齐备(可以考滤一个一个攻破,实在不行,爷爷找来做灭火队)。

3、分析全面(找到问题的中心,家长多怕你如何如何,虽然这都是爱)。

4、找到重点(抓主要矛盾,是担心就让他们看到自己已经长大的一面)。

5、注意宜忌(不宜闹僵,不宜对立,忌个性走极端,忌不让人话说完)。

6、换位思考(父母小时候是如何处理的,情报很重要。以子矛攻子盾)。

7、留有余地(要留余地,不论对错,家是个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

8、侧面进攻(发动亲友,动员同学老师,第三人比自己更好说服长辈)。

9、还是父母(有分歧谈谈就好,后面还要一如既往的关爱父母长辈们)。

谁都不容易,但我们太年轻,需要更早经历磨练,才能立足于日后风雨。

3. 家长怎样帮孩子将作文写具体

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许没想过,其实自己平时只要很随意的几个言行,便可以让孩子的作文有很大的改观,甚至在前期比学校里学作文取得的进步还要大,家长平时只用在和孩子聊天时多问孩子几个和下面相似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的能力,促使自己的孩子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和他人心理活动的好习惯,使作文变得具体生动:

1、在和孩子平时说话时,多问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包括人物的动作,事件发生的过程,身边各种人和事物的小特点等等,并能在平时生活中很随意的做到,可以长期坚持。

4、“你能不能把自己现在的心情打个比方(比喻)给妈妈(爸爸)形容出来?”

如果能每天有意又很自然很随意地在聊天过程中注意问到这些问题,孩子又能认真思考并回答的话,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便会养成在作文中会有意无意地充分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的习惯,孩子的作文也将变得更加吸引人,而且不知道不觉中,孩子的观察、认知、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很多作文能力的训练,不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作文练笔,而是孩子良好思维和表达模式的培养和改变。而家长的参与,是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重要一环。

4. “说服父母满足自己一个合理要求”的作文600字以内

喜欢夏令营的理由

暑假应该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他们总是发挥着想象力,对暑假有太多美好的计划和遐想。每到暑假前,作为父母的我们,却为孩子的暑假怎么过,开始烦恼和忧虑。我们的宗旨是希望孩子的假期过得既有意义又快乐,但是我们自己却因为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不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孩子一个人在家既不安全,三餐又没人照顾;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儿,又害怕孩子不听老人的话,变得生活无规律,沉迷于电脑。于是在暑假前,我留心各种暑期培训广告,为孩子报了素描、奥数、游泳等短期培训班,期望让孩子暑期生活过得有意义、内容更充实。但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感到,我们的安排又容易让孩子感觉父母剥夺了他休息游戏、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如果沟通不好,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消极心态。

暑假前,玮玮拿着学校的夏令营报名单征求我们意见,我们毫不犹豫就应允了。我们的孩子在一年级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夏令营,这次,我们决定让他再次入营,因为夏令营具有很多优点,吸引了我们:

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玮玮和许多同e79fa5e9819331333337613261龄人一样,生活中接触范围比较单一,特别是在家庭内,多数处于长辈的保护之下,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对怎样和人相处、结交朋友、公共场合的行为礼仪等方面都很欠缺。我们的说教因为缺乏生动,效果也往往不大。夏令营中,可以在活动中接触更多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在彼此熟悉的过程中锻炼了交往能力,并在大集体生活中体验,怎样做个受大家欢迎的孩子,自觉对行为有所约束。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玮玮从小被照顾得很好,又很少有离开家人生活的经验,独立、自理能力较差。夏令营中他们必须自己洗衣、自己整理橱柜、床铺、自己安排业余时间,当然独立性必须提高。同时离开很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心理也有一定的挑战。我想,孩子回家后,这种独立自理能力如何保持下去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方面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做,而是他没有意识到很多事应该是自己完成的,或是没有机会做,是我们过多的宠,使他们的能力退化了。

三、夏令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暑期生活更有意义

夏令营各项活动安排丰富多彩,如看露天电影、滑雪等,很多活动孩子从来没有尝试过,开阔了孩子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一些表演和游戏又让孩子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并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如此种种,真正做到了“玩中学”,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感到这个暑假既快乐又有意义,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加夏令营的意义不止于此,我们家长也可趁此机会忙里偷闲,更好关心一下自己。同时,玮玮这几天在夏令营的表现,说明他适应得很好,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是否对他的教育方式要有所改变呢?这也是夏令营给我们的启示。

5. 求救,如何写篇文章说服父母

爸爸:

在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父子之间的沟通选择用写信的这种方式,但是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跟你沟通才能够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说起来矛盾,一直以来您对我的关爱有佳,疼我爱我,我都懂。但是我的想法,您永远不能理解,我所说的话,你甚至一句也听不进,我不想跟自己的父母作对,变成一个逆子。为此我感到非常痛苦跟烦恼。我认为每个父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是幸福的,快乐的。而事实也都是这样,除非有些不是亲生的,才会遭遇虐待。

对于我跟某某的关系,我们相处了很久了,并非是一时冲动,有很多事情的发生,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而且非常坚定地爱着对方。那次,(举例一二,证明你们非常相爱,你为她,或她为你所做的让你们很感动的事)。她不在乎我家庭,不在乎我学历,就是那样执作的要跟我在一起。说实在的,世界上有那个女孩子不愿决嫁到一个完整的家庭,幸福地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您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对我们的未来您难道就没有想象一下吗?您跟妈妈就是个例子,父母包办,结果呢,跟了不相爱的人结合,最终还是寻找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妈妈是女人,当然不会像你那样潇洒,不在乎流言菲语,你知道你们这样,对我这个孩子来说,心里有多难过吗?家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了,不完整了。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我不知道人家某某都不在乎、不嫌弃这样的家庭,我为什么还要去跟她分手,我真的做不出那样的事。我为什么不在起先就去选择一个相爱的人在一起,而要先按父母的意愿跟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段时间,再跟她离婚,去伤害她,耽误人家一辈子呢?那样对以后倒底有什么好处?在以前那个时代,父母包办是那个时代的旧风,不合人情,不合人性,但现在已经是什么社会了,还要把那个时代的旧思想搬过来吗?爸,您跟妈的婚姻就已经证明了那个旧思想的错误,你有你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已经长大,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幸福,爸,你一定知道跟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多么的痛苦跟烦燥,对另一方是多大的伤害?请爸爸您能够想得开,支持我的选择,送上长辈该有的祝福,无论你跟妈以后怎么样,我跟某某一起都会好好孝敬你们!

祝爸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

儿子:某某某

6. 如何诱导孩子学写作文

许多学生不同程度的感到写作文有困难,有的感到没的写,有的总写不具体,有的没兴趣,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也有的说:“我最怕写作文了。”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主要靠在学校学习,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家长利用家庭优势,辅导得法,也是大有可为的。

文学艺术源鱼生活,小学的作文也是一样。孩子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常,生活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当今,实行双休日,生活条件也较好,家长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已是平常事了。这样,即便于知道孩子观察、了解生活又利于积累作文素材和辅导写作。这些都是家长辅导的优势,学校老师往往难以做到。问题是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辅导得法,怎么做才有效呢?

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孩子写作文的兴趣。当孩子写作有求于家长时,不管是一个字、一个词或怎么开头结尾,都要满腔热情的给予帮助,不要因自己有事或者说心情不好而表现得不耐烦,使孩子扫兴。当孩子作文有了进步时,哪怕是用了好词、好句或某一段写的生动具体,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当孩子和家长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坚持己见强加于孩子,而要引导、启发,实在说不通就先放一放,给孩子留有一个消化、理解的余地。家长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不使之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捕捉作文素材。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是非常丰富的,随时随地俯拾皆是。如:有位家长在阳台上发现了一个蜘蛛正在结网,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孩子来观察,一边看一边讲网的结构,网和纲的关系,蜘蛛是个精工巧匠……孩子听的津津有味,看的认真仔细,兴致很高,还不时提出问题。着既增加了知识,积累了素材,也学习了怎样观察事物。又有一次,他的孩子买馒头回来很得意,因这是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购物任务,于是家长抓住这个兴头,引导孩子买馒头的全过程和某些细节,并因势利导让孩子把它记在了素材本上。后来,在学校写作文,题目是《我第一次……》,孩子便写了《我第一次买馒头》,由于有素材、有生活,有感受,写得生动、具体,受到了好评,还被《作文报导》刊登了。

为孩子创造机会,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使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发展思维、受到教育。如有的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观看有关名胜古迹的电视。使孩子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要引导、指点、不要包办代替。开始可多具体帮助,逐步学会写作文的方法和规律。

家长的职业不同,水平各异,对自己孩子的帮助,应量力而为,尽到心就可以了。总之,愿有能力帮助孩子的家长,主动配合,同老师形成合力。这样,孩子在作文中的困难会解决的,作文水平会提高的。

7. 以家长的行为不应该惩罚孩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如果您依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您也许会以体罚来教育孩子. 但是这五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就不要急着去打孩子.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感情伤害的孩子.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不要找任何理由打骂孩子.不少父母都有打骂孩子的习惯,而且在打完孩子之后还要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孩子不听话;孩子太淘气;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太懒;孩子爱说谎……有的父母还不错,打完孩子之后也做一点自我批评:比如,脾气不好;让孩子气得没了办法;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哪有时间跟他讲道理……也有的父母对打孩子始终持一种赞同和支持的态度,而且还有点理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属核桃的,非砸着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