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解读七:如何追求生命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大家好啊,今天是分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最后一天,我想以一个宏大的命题,作为收尾。

我想和你探讨一下,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

01

活动本身不重要

前几天我们提到了,培养“心流”,要多阅读,少接触游戏、赌博,这些让人上瘾的行为。那么,问题来了。能够培养“心流”体验的活动,本身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也许,在很多家长眼里,游戏,就属于“低趣味”的东西。每每自己的子女们,放假打游戏,逃课打游戏,学习时还想着游戏,他们就一股邪火直冲心头。

你问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回答道:因为游戏耽误了学习?

但学习天然就比游戏高贵吗?答案并非如此,随着电竞行业的兴起,游戏开始逐渐和讲究努力、拼搏、合作、竞技的传统体育活动挂钩,成为一种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2018年,亚运会开设电竞表演项目,便是尝试的开始。

现在的游戏,已然可以成为一种赖以生存的技能,是需要学习的东西。

另一方面,我接触过很多教育机构,了解过很多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如何将游戏和学习相结合,也是很多教育机构的研究重点。

所以,活动本身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但是,有着高低之分的是驾驭这些活动的思想。

02

思想觉悟的划分

那什么是觉悟高的思想?什么是觉悟低的思想?

按照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区分?赚钱、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越性?作者米哈里看来,认为获得财富就可以获得幸福,那只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用幸福作为诱惑,让人们沉浸其中。

而且,即使最成功的事业,最令人满足的家庭生活,早晚也会枯竭。追求普世的价值观,只是被社会价值裹挟的可怜人。

那追求苦行僧般的生活,严苛的要求自己,是不是觉悟高的思想?也不是,保持这样思想的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自我的失控,带来的认知误区。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否定那些高境界的真正苦行僧,对他们我是保持着敬意。我针对的是那些:意图追求苦行僧境界,实则无法掌控自我的茫然者。

比如: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都会在游戏、学习之间纠结。一天的游戏之后,就是深深的空虚、罪恶感。于是,写下满满日程的计划书,告诉自己从明天开始,要坚持学习了。结果要么坚持不了一天。要么坚持几天后,迎来更长时间的放纵。如此,反复循环。

这样的学生,会将生活两级分化:一是如同苦行僧般的学习生活,另一种则是让身体彻底放纵后的游戏生活。前者会带来充实的满足感,但是本身反人性。后者迎合人性,但是则会带来无尽的空虚。他会陷入这种无尽的两级循环中,终日或放纵自我,或束缚自我。

所以,不切实际的,追求苦行僧的思想,也算不上觉悟高的思想。这只是被情绪、欲望等本能支配,茫然无措的茫然者。

那么,总结来看:社会带给你的价值观,情绪、欲望给予你的本能冲动,都算不上觉悟高的思想。

03

高觉悟思想

那什么是觉悟高的思想?不被本能的欲望支配,通过自身努力掌控住自我的目标思想,算得上高觉悟。

比如: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于是他所有的其它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投入所有的精神能量,用于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他的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形成了蔚为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部分都变得契合无比。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控住了自我,这就是高觉悟的表现。

另一方面,只要这个目标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那么它本身是什么就并不重要了。它可能成为瓶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疗法或纯属生物本能--希望儿女过得好,光耀门楣。

活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没有被社会裹挟,被情绪支配,你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上意义。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也能做到,此时无悔自己现在的行动。

好了,到这里《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解读分享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开始分享的是伊藤穰一的《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