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的参考文献(书籍,报刊,杂志)(年份,作者写明)

不需要整篇的文章 只需要书籍,报刊,杂志的名字日期和作者

第1个回答  2009-03-21
中小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的构想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20 09:28:00 ] 作者:王群予 编辑:studa20
摘 要 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次分析却是体制和制度问题。要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全方面地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 融资

1 十六大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
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民营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由浅入深的改革节奏合拍的,从思想解放到政策松绑,从文件肯定到法律确认,它融汇了政治家的开拓、理论家的争论和企业家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明确地肯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明确地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尊重、鼓励、保护、表彰,等等这些党的重大决策无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铺设了灿烂的前程,使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曲折徘徊中走向波澜壮阔,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强劲、最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之一。
2 筹资难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但是他们却创造了近40%的GDP,实现了近40%的税收及解决了45%的人口就业。所以说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则必须让民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资金是企业成长的“血液”,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筹集困难,这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产品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如果经营资金短缺,那么在人力资源、机械设备、广告宣传、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投资是不可能的,然而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正是新的竞争形式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所必须的。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营经济即是民本经济,在起步阶段主要是靠个人积累的资本来运作的,而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个人积累的资金有限,决定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先天不足。
二是“十六大”召开以前的民营经济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政策法律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有限,发展前景受到限制。因此,民营企业原始积累规模较小,发展资金十分有限。
三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如规模较小,家族式管理,财务不透明,缺乏信誉,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大多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基础建设,或者总是投向确保毫无风险的地方,风险投资也鉴于市场环境在投资趋向上非常保守,使得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多数知识分子在创业初期两手空空,资金十分缺乏,没有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很大的障碍。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另外,在当前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目前,没有几家银行为中小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投放贷款科目,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基本上没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
四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还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国家对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慎之又慎,致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融资服务的。这种做法形成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软约束,有违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国民待遇的原则,民营企业是在相对不公平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五是民间借贷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反而十分活跃,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同时又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城镇居民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虽然民间资本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它又制约了民企的发展。一方面,民间资本借贷规模小,期限短,利率高,债权债务关系不稳定,增加了筹资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可提供长期大额的借贷资本的债权人已不满足于债务人支付的高额利息,而是寄希望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债转股”,以期达到参股控股和影响民企重大经营决策的目的。难怪在一次经济论坛上,一位民营企业家感叹道:“猪还没有养大,就要杀肉吃了”。
六是各类基金担保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尽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高科技财政周转金、财政企业担保等各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基金和担保机构等,由于资金运作受行政干预较大,要求严格,门槛过高,手续繁琐,加重了企业负担,贻误了商机。
3中小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的构想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较少;二是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信实力不强。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我是这样认为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1994年我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配套改革,使之成为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金融企业。既然是企业,那么商业银行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它的经营宗旨。况且我国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还是国有资产,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是正当的、合理的,无可厚非。所以对债权没有相应担保或抵押的中小民营企业较少提供融资服务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成长阶段很难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好的人力需要资金来启动。。所以对资金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认为银企面临的投资筹资问题是它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的缺陷,它需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来设计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一是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可以改变公司股本构成,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创业板市场的开设应定位于主要为那些很难从主板市场融资的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其门槛的设置应便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的进入,股本规模不宜过高。
二是政府应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资金借贷顺畅的根本保证就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改善社会的信用水平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重要的条件,而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只能从职能范围内对企业信用的一个侧面进行记录,反映不了企业信用的全貌。需要政府牵头来整合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资源,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因此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要靠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协作。
三是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扫清障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既有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又有企业会员基金和互助基金,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有三缺一”型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使企业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这种担保机构如果由政府各级财政出资,则应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不以赢利为目的;如果建成商业性担保机构,以法人、自然人为主要出资人,则可以实行商业化运作,以赢利为基本目的;如果建成互助型的担保机构,自我出资,自我服务,自担风险,则可以不以赢利为目的。
四是政府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让我国民间大量的私募资金走上公开合法的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轨道上来,加强对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监管。积极创造一个宽松的、有效的投融资环境,采取各种政策吸引银行、刺激民间资金、国外资金等多样化的资本参与民营经济发展,逐步达到风险基金运作全部市场化。
五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从而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六是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尽管各级对发展民营经济都比较重视,但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还是感到待遇上有所差别。希望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和调整中避免过去的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有几种具体可行的筹资方案可供参考: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融资租赁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成流动资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参考资料:http://www.studa.net/qiyeyanjiu/070120/09283456-2.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