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悔进外企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上个月跟一个各方面都很敬仰的前辈吃饭,他担任一家美国公司的销售总监;前辈70后,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公司在行业内虽然不是top50,但是也是这个行业的“独角兽”。

我难以按耐崇拜的神情,心心念念等着前辈开始分享他的“职业阶梯晋升道路”以及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建议。两杯酒下肚,时机差不多了,当我就差准备拿出小笔记本开始记录的时候,前辈突然低吟的说了一句话:"时光荏苒,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愿意走一种不同的道路。"

怎么回事?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不是应该最起码跟我们年轻人讲讲他的艰苦奋斗,给我们打打鸡血,又或者分享一下他的职业发展亦或晋升阶梯之路吗?

前辈开始娓娓道来,原来在他毕业的时候,当时那个年代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都是到了国家单位就业,但是前辈呢从年轻就有着一股子的”叛逆“以及”实现自我“的夙愿。而且当时外企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工资待遇相比国营企业肯定是高出不少的,所以前辈毅然而然的选择进入外企,开启了在外企的职业发展生涯。前10年的同学聚会,前辈总是同学中被羡慕的那个人:高端大气的CBD中心,出差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国外的培训项目,这些都是这些在民企以及央企的同学不可企及的。20年过去了,前辈发现同学聚会的画风变了,一部分央企的同学随着时间的洗礼,过关斩将成为了今天“手握重权”的管理层,一部分民企的同学在中国制造快速发展10年的浪潮下抓住机遇,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而前辈却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遇到了外企的"天花板"。

相信大家都感觉到外企在中国的成长速度已经PK不上中国新晋的很多本土企业。但是很多外企的领导者跳槽到民营企业之后又明显感觉到“水土不服”。这周来浙江的一家民营模具厂出差,真心被震撼到,小小的食堂里美国人,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集聚一堂。中国民营的制造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那么问题来了:你后悔进入外企了吗?

从前辈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他一方面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却又无力跳出外企这个温水青蛙。问题是什么已经清楚了,即what已经很清楚,于是乎我把这个问题试图用why, how 来思考,尝试梳理一下。

Why为什么我们后悔进入外企?

1.    职场天花板

职场天花板是指在职场中,即便再有能力,达到一定级别之后,晋升的空间也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的阶段遇上自身发展的困局,即遇到了职场天花板。

相信每一个刚刚进入外企的管培生都抱着壮志雄心,当人事问你”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你满怀激情的说”我要成为××的部门总监”。我记得我大学毕业第一次读“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心里暗暗想 :杜拉拉就是我的榜样。但是每一个身处外企的人都知道,职场天花板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你不是美国人或者德国人,你也不是任何外籍人士,语言的沟通以及成长背景决定了思维的差异,所以这边我特别特别佩服博西家用电器(BSH)制冷产品总监贾滨,是西门子和博世为数不多管理着各个国家,各个肤色leader的高管。当然职场天花板也有可能是因为公司的组织架构等众多外在原因。 总之:外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导致你的期许不能够匹配你所认为的付出。

2.    螺丝钉架构

越是500强的外企,管理的制度已经不是人,而是流程。对于在外企里的专员们,你所担任的function 可能只是外企中部门流程的某一部分。几何学中,“点线面”原理。虽然“点”是形成“线”,和“面”必不缺失的过程,但是重复做“点”的你已经失去了兴趣,你做的再好也是只能将这一个“点”扩大几倍,你还是一个点,你看不到"面"的格局。总结: 工作失去了挑战,学习不到新知识,无法带来个人成长。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90后的新生代动不动就换工作。

3.    待遇不再优势

一个很俗却又很现实的问题,前10年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在外企。因为“毛爷爷”确实给的相比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很多外企的高管会跳槽到民营企业。包括很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雇佣国外的管理者,就比如我知道自己所在的汽车行业tier2的一些技术能力很强的制造商,他们的CEO会开始高薪撬动tier1 或者主机厂的高管外籍人士。所以51job在2017年发布的一个针对制造行业top民企和外企的高管薪水对比报告中发现薪水的Gap 在逐渐靠近,连同一些职能性职位也愈发接近。(央企国企)这里暂不做讨论。 总结:人民币offer不具有吸引力 。

那我们分析完Why之后,来分析一下How

我们年轻的一代怎样克服后悔进入外企的“玻璃心",以及在"外企"的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

1.解除僵化思维,不要被职位设限

尽管年轻的我们可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买过紧固件的同学都知道,每一个进入客户认可体系的紧固件不是说替代就被替代掉的。首先我们的思维不要将自己当成一个"家庭作坊”出品的紧固件,我们要把自己磨练成一个“专利品牌”紧固件。除了在专业知识上丰盈自己,还要在大方向上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打磨自己的过程不要被职位设限,当你有一颗open的心,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同事是否可以教会你些什么?上周末同行业的聚会又启发到你什么?你是否可以呈现出在除了职位本身之外的领导力以及组织的敏感性?

2. 主观能动性

英文positive. 我记得我第一个美国老板经常交代我一件事情之后常会问我,are you positive?我的回答总是惯性的“yes”,但是我没有仔细的去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今天特意度娘了一下。Positive 是指 积极性特征;建设性特点。我个人认为即是中文的主观能动性,我记得我的培训老师告诉过我:你的改变最好是由内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内,不管有没有用,要知道主动开口去争取,主动去行动,主动去蜕变。一个人的主动性越强,代表着一个人的自我能量越足。无论是做人,打仗还是经商,先人一步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智慧和远见。他启发了我去调动我的主观能动性,我也在持续学习的路上。调动你的主观能动性以“面”为目标而进步,而非“点”,这样你可以摆脱职场天花的无力感,因为格局的变化。

3. 内在阿Q精神,外在钝感力

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教育我们不要有“阿Q"精神。什么是"阿Q精神?"  "阿Q精神"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不管外界评判如何,自带“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但是我们现在辩证来看,用 "阿Q"精神对待你所执着的事情挺好。内在我们需要阿Q精神,外在我们需要钝感力。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时候你们要问了,这个和“后悔进入外企”有什么关联? 因为你有了阿Q精神,你就有了自我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你无须通过和别人对比来寻找你的满足和成就感,也无所谓通过别人的评判来得出自己是否后悔进入外企的结论。拥有了"钝感力"之后,我们就收起了自己的“玻璃心”。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思考后悔的问题,我们的时间已经集中在了 当下的行动 以及 目标设定 和 如何达到目标的计划。

当我们还在外企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想的不应该是“是否后悔加入了外企”,我们想的应该是:趁着我们还在外企这个平台的时候,如何能够更多的丰满自己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