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收藏价值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带钩起源于西周,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的造型多样生动,多被赋予美好的寓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带钩收藏价值分析,一起来看看。

  带钩收藏价值分析

  目前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最为常见,并屡屡拍出高价。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6万元。到了2003年,仍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件估价7000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6.9万元成交,高出估价数倍。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钩曾拍出150万元的高价。

  金属带钩也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战国至秦、秦至汉、汉至南北朝。目前,战国铜带钩,素面、品相一般、体小者,一般市价为1000元至3000元一件;有纹饰的5000元至10000元一件;有花纹、镶松石的3万元至5万元一件;品相好的精品带钩10万一件。在中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带钩中,有不少属国家一、二级文物。在今年的春拍中,有一件翡翠雕龙带钩,估价1.8万元至2.8万元,成交价高达19.04万元。带钩价格日益见涨,升值潜力不容小觑。

  带钩收藏鉴别技巧

  第一:一般来说,铜带钩作伪最多的是老体新工,如在老体上错金错银。作伪者首先在老素面带钩上划线、设计图案。按照图案线条刻画沟槽。为了不破坏老体外面皮壳,一般沟槽加工就十分粗糙,线条不直,圆弧过渡不大自然,沟槽宽窄不一,所以错金错银线条不够流畅自然。

  第二:另外,古代错金错银用料都是金叶银叶,而作伪者为了降低成本,用金粉、银粉加强酸浇铸而成,因而线条宽窄不一,图案不甚规整。用金叶、银叶制成的圆形或宽带图案,用放大镜可以看到错金错银图案断面如同一卷纸的断面一样,有一圈一圈的条纹,而用金粉浇铸则没有这些。有些作伪者用铜叶、铝叶代替,因而错出的图案死板,没有光泽,灰暗,更没有皮壳,真假自可一目了然。

  带钩收藏的知识

  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到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也最长。

  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了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类似的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

  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以圆雕镂空着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所以选料考究,体型厚重,钩头精雕细刻。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或素面或圆雕镂空螭龙。其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