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别离,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车,一直往前走,开往未知的尽头。

见过繁花似锦的十里桃林,也领略过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遇过万里绵延的崇山峻岭,也碰到过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

这段旅程有时候阳光普照,有时候暗夜无边。不管境遇如何,心情如何,人生这辆车从不回头,只能前进。

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来来往往。我们在这个站台相遇,却在下一个站台分别。有的人分别后,或许过了几站再次相逢,而有的人,说了再见之后,却是再也不见。

“别离”这件小事,始终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关节。

“告别”这个词,似乎总让人感伤。古人说“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或者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你看,多是一些触景伤情之句,而内心深处的伤感,恐怕还要再强烈上几分。当然,也有一些诗人写别离,有着一种开朗乐观的态度,颇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离别在他们的笔下,也就如日常三餐没什么区别。

因为他们认为,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01

小时候每次回奶奶家,都是非常快乐的一天。

和小伙伴玩耍,逗逗家里的小猫小狗,浇花种树,钓鱼挖菜,自在悠闲。

后来课业繁重,回去的次数也就减少了,每一次回去还得带上作业,小伙伴来了也只能看着他们玩耍,自己拼命赶作业,心情自然大不如从前。

小时候离开奶奶家,只是对小伙伴们依依不舍。后来,不知是长大了,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每次离别时,我才注意到奶奶。

每一次,奶奶会现在大门口,目送我们离开,直到视线消失不见。或许小时候过于粗心,长大一点才发现,原来奶奶的眼神中总是不舍的。每次回老家,总会带上很多瓜果蔬菜,粮油米面,总想让你的包裹都塞不下了,才肯罢休。这些沉甸甸的,是老人的爱。

02

上初中的时候我住过校,当时两星期才能放一次假,所以每次放假都显得难能可贵。每次周五放假前,我都会给家里打电话,先预定一下我回家要吃啥,然后不出意外,第二天我回家,桌子上总能准备好所有我想吃的。而周日,自然成了一周中最珍贵的日子,不管有多么不情愿去学校,不管拖多久,周日的下午终究是要到宿舍的。

记得有一次周六晚上,爸妈给我收拾东西,有一包核桃让我带过去吃,我说我不喜欢核桃,不好剥,爸妈就拿小锤子,一个一个砸开,剥好,放进保鲜袋里。在那一刻,我的心里一阵波澜。后来,我写了一篇作文讲这件事,还得了个全班最高分,大概就是当时的那种心境,引起别人共鸣。

每次与爸妈分别时,心中总是极不情愿,但只能慢慢接受。每次送别我时妈妈眼中,我看到的是不舍,是挂念,是希望我一切安好。就像别离时的那包核桃,承载的是父母之爱。

03

大一的五一,去闺蜜所在的武汉玩了一下。

去的时候我是满心期待,恨不得高铁快一点,更快一点。在车站见到闺蜜时,内心更是欢呼雀跃。

在武汉的三天玩的很好,所以离别的时候总觉得无比留恋。闺蜜一直送我进高铁站,我对着她挥挥手,转过身后,眼泪就忍不住了。我背过她流着眼泪,却也只能往前走。她的目光就在我身后,我感受得到。

我们终将一个人,也只能一个人。

04

如今在外工作,早已习惯离别。

我已经是个成熟的大人了,应该学会接受离别的苦了。

从前的离别,只是伤感;如今离别,却越加明白了一个理:

每一次的别离,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离开的是今天的我,那么下一次,一定要以一个全新的我与你们重逢!

唯有如此,才不辜负每一次告别的眼泪,每一次离别的情深。

相信吧,我们终将会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