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以下等级哪个大?

1.太师 2.大元帅 3.太尉 4.枢密使 5.御使

第1个回答  2018-02-01
太师分两种,一个就是皇帝的老师,叫做太师。另一种就是皇帝的老丈人。
在宋朝时候,6傅,也就是上面说的太傅、太师、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已经不存在,只有太子府有相应的6傅。叫太子太傅等等。而皇帝则由侍讲、侍读来做辅助教育。由于宋朝除了最后的三个皇帝,继位时候年龄都比较大了,所以帝师几乎没有,太子的6个老师,尤其是太子太师,在太子继位以后,一般都直接加官,当谏官或者辅臣,也就是正副相的位置。谏官在宋朝虽然品级不大,但是拥有免参免责权,所以实际权力极大。
所以说,宋朝的太师,就是指皇帝的老丈人。不过,这个官职没有任何实权,一般宋朝也不会给外戚再加什么官职。
宋朝没有大元帅这么个官职。只是在靖康之乱以后,赵构曾经当过“河北兵马大元帅”,同时还任命了元帅、副元帅。各个朝代似乎只有唐朝常设大元帅之职,剩下的朝代都不常设。
太尉这个官职在东汉三国时期就一度被废,后来多是加的虚衔。到了宋朝太尉这个官仍然是虚衔,不过如果是枢密院机构以内的,加个同太尉,却能增色不少。到了元朝太尉依然不常设,明朝废除。
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关,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统领。本来应该权力极大,不过由于宋朝限制武将权力,枢密院是无权动用禁军的,再加上虽然丞相,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无权过问军事的,但是副丞相,即参知政事,是有权利过问军事的,谏官也可以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加之宋朝节度使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尤其是在边疆,所以枢密院这个看似重要的机构,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枢密使一般也是表面上权力极大,实际上什么都管不了。出不出兵,怎么打,完全由不得枢密使说了算。
中国古代没有御使这么个官职。这两个字,从字面上讲,可以理解为我们俗称的“钦差大臣”,不过一般古代的钦差大臣都不加这两个字,而是加官加权。还有就是一种皇帝派出的使臣,比如明朝经常派出一些太监当监军等等事情。这个宋朝倒是有一些,不过也都是加相应的官职去办事,外交官就是外交官,监军就是监军,甚至有一些皇帝派的宦官出去带兵打仗的都有。
中国古代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西汉也是三公之一,和太尉一样,到了宋朝也是虚职,为了奖励一些宠臣或者老臣使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按照宋代的官衔品级排列:
第一:天下兵马大元帅,因为兵马大元帅非定职,也就是说不属于官职的品级,因为权利极重,所以多是由亲王兼任,如靖康时期为抗击金兵,当时的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南宋高宗,就任当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虽没有品级但是其爵位属于王爵,所以排第一。
第二:太师,宋代太师属于一品官,宋代“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相当于宰相。但宋太祖唯恐宰相权柄过大,不利于皇帝专制,因而采用分化的办法削弱相权。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水浒》中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职位相当,但蔡京略高半级,虽然不属于实职,但是多为大官的加衔,表示皇帝对其的恩宠,而当任者多是实权人物,如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加太师衔,在水浒中高俅如此的跋扈,可是在蔡京的面前就不敢放肆,可见太师地位之高。
第三:枢密使,宋代枢密使属于从一品,虽为武职,但是宋代鉴于武将骄悍难以管理,所以常用文人任此职,有意的重文抑武,而且权利相比五代时期要小的多。但是也有武将任职的,如狄青就当过此职。水浒中童贯也任过此职,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早在唐代枢密使就多为宦官充任。
第四:太尉,宋代太尉属于正二品,远不如西汉的太尉,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太尉主管军事掌兵权,看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周勃和周亚夫就知道权利有多大了。可是宋代的太尉就很不好定性了,似乎文的武的都有,分殿前太尉、殿帅太尉,如水浒中洪信、宿元景、陈宗善、杨戬都是殿前太尉属于文职,官大无实权。而高俅则是殿帅太尉,同为二品,但是掌兵有实权。
第五:御使,宋代御史有几种,从三品的御史中丞,从五品的防御使,从六品的侍御史,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从七品的监察御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