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之没钱叫贫不叫穷,我们和穷人没有本质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昨天看了一本叫做《贫穷的本质》,简单的讲,书中描述 生活在世界最底层的10亿人,他们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在本书的两名作者做了很多调查发现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因为没有吃的,他们有吃的也会有相关的电器,甚至非必须有的电器也有会有,比如电视、DVD,而且是大比例的拥有,这就代表人们并不是没有钱买吃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贫穷的人没钱看病,在调研发现事实上不是没钱看病,而是不想把钱发在看病这件事情身上,他们把钱花在巫术上,而且花在巫术上的钱比花在看病上的钱还多 。他们会让孩子辍学,辍学的原因是因为每天,而没钱的原因是因为家里要办葬礼。

        有人没钱早上找人借钱,进货卖水果,卖了一天之后连本带利还给人家,他们只剩下微薄的利润,而他们竟然将这些利润拿去买饮料拿去赌博。

        今天刚好看了《奇葩说》薛兆丰教授刚刚好谈到了这个换题。 贫穷=贫+穷。贫就是没钱,而穷就是走投无路,处境困窘,并且这样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没有希望。 薛兆丰教授举了詹青云的例子,相信对我过辩论圈比较熟悉伙伴对他都不陌生,詹青云女神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村里面,靠着自己的勤奋学习走了农村,在到了哈佛大学去学习。但是詹青云去哈发大学留学的时候学费确实贷款100多万获得。但是对于他来说他的状态只能叫贫,不能叫就叫贫,平穷就是现在没钱,以后也会一直没钱下去。很明显作为辩论界的实力派女神,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女神,她人生一个在之前比较没钱的状态是会有极其大的概率去改变的,到了这里我们似乎对贫穷更加的了解。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是里面两位作者给了三条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穷人所在的国家往往没有社保体系,穷人养老和医疗都只能靠自己的孩子。但子女身上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可能早夭,或者关系不好,或者同样是穷人没有能力养老。因此穷人往往会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来规避风险。

        婚姻也是穷人规避风险的方式。印度的穷人一般会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离自己家不远不近的村庄,因为如果离得太近,气候完全一样,发了洪水谁也帮不上谁,但隔开一段距离的话,遇到灾害就不至于全军覆没,还能互相帮助。

        绝大多数地方的穷人都不重视教育,即使有很多慈善组织来为他们建立学校,普及教育的好处,家长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穷人并不确定10个儿女里有谁将来会为他养老,而教育是个长期的投入,遥遥无期的结果风险太大。穷人更愿意把钱花在马上就能见效的事情上,比如买些食物来改善伙食。

本质的原因:

        穷人会把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但他们的花销很不科学。穷人平常不会花小钱来预防疾病,而等到健康真的出大问题了,他们又不惜借钱来拼命治疗。

      说服穷人家长让孩子来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不相信疫苗。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打了疫苗的孩子还是可能会得别的病,但不打疫苗的孩子却可能不会得病。因此穷人就觉得自己受了骗,再也不让孩子打疫苗了。

        很多老年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不舍得体检。到真的检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也会四处举债,做各种昂贵的手术,只为延长几个月的生命。很多年轻人讲究“活在当下”,不做远期规划,沉迷享乐,荒废学习和工作。

        在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我们一样存在着偏见。比如去医院看病,明明不懂,但主观上觉得医生肯定做了不必要的检查。

        对于当我看完本书的时候我很汗颜,我们经常在听、在用、再说贫穷,可是我们对我们日常的用词根本不理解。一个人的贫穷不在仅仅特指物质上的贫穷而很多朋友还还不假思索的说是精神上的贫穷,而我今天想做贫穷还有可能是认知上的贫穷,认知上思维的贫穷是我们最大的通病,在某种程度下,或者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上来说我们都是穷人。

        穷人有可能是来源于家庭的坏境,也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政治环境影响,比如津巴布韦那个国家的人民就算很努力也会很穷也会被政府的绑架只要政府一直印发货币,哪里的人民辛苦的努力就会被收割。

      没钱叫贫不叫穷,在认知上我们很可能跟穷人的思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