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对华大基因的质疑,有哪些是合理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9

饶毅对华大基因的质疑,有哪些是合理的
曾经被饶毅成为“流氓企业家”的华大基因杨焕明昨天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下是饶毅当年的博客节选:
我认为杨焕明是企业家,因为迄今看来华大基因公司运行了多年,好像企业是成功的,所以,称之为企业家,是一种褒奖,因为在我的词典里企业家高于商人。当然,我不说他是科学家,这一点其他人会有不同看法,因为大家对什么是科学家有不同标准。如果发过论文就是科学家,那么杨焕明也算科学家,如果做了比较好的科学才是科学家,杨焕明就不是。什么是比较好的科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学生不妨知道杨焕明的模式并非大家都认可为科学家。DNA测序方法是外国发明的、仪器是美国生产、试剂是美国的,具体课题无需很多ideas,用中国的大量的钱、用中国廉价劳力,大量测序,是否算好的科学,生物学界很多人自有看法。所以,认为杨焕明不是科学家,恐怕不是我一人。不过,是不是科学家并不重要,争论也无所谓。
----以下是2013-07-26原答案----
我没有内幕,仅就题主问题中的第二点而言。
-论战二:华大只会拿别人的idea做学术吗?2012年底,Nature杂志评选了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入选。
三年前在Nature上有一篇介绍华大基因的文章,面对Nature杂志的采访,王俊坦陈“我们是肌肉,我们没有大脑”。个人感觉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强的自信,他们是充满野心的。2010年华大基因购买了128台Ilumina公司生产的Hiseq2000测序仪,据说该仪器的目录价格为每台69万美元。2012年华大基因又斥资1.18亿美元收购了与Ilumina竞争的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
从纯粹的科学贡献来讲,如果真如王俊在题主引用的“论战”中所言,糖尿病微肠道菌群与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等工作是他们自主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可以算是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工作都发表在Cell杂志上,见这里和这里,我没有看完全文,不好直接判断工作的意义。但从作者单位来看,通讯作者的单位都是华大基因,共同第一作者排在前几位都是BGI的,但都有一位第一作者属于别的单位。这两位特殊的共同一作的单位都是医院,也许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癌细胞来源,或者提供了部分idea,但我个人倾向于判定主要的科学贡献属于BGI。Nature在前述报道中也强调,2012年华大基因主导了他们自己的原创工作,其中就包括这两篇Cell文章。
Nature的报道援引哈佛大学GeorgeChurch教授的话说,“1999年BGI的测序能力占全世界的1%,现在已经达到了50%以上”。华大基因今年一共参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大多是Cell,Nature,Science文章。尽管如此,Nature指出华大基因2012年最主要的进展在于将基因组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比如9月份与盖茨基金会签署的
从他们的这些努力看来,华大基因也许并不像很多人之前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个测序工厂,而是也拥有它们自己的科学梦想。
*:
Nature评选的这十大人物在华大基因官方主页新闻中翻译为“2012年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而实际上,同时入选的另外9位分别是:
罗尔夫-迪特尔·霍耶尔,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主席,他让世界认识了“上帝粒子”。
辛西娅·罗森茨维格,纽约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主席,她致力于保护她居住的纽约哥谭镇,使其具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亚当·施特尔茨纳,NASA工程师,他领导“好奇号”火星车的登陆任务。
塞德里克·布朗潘,布鲁塞尔大学教授,他领导的团队解决一个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证实了癌症干细胞确实存在。
伊丽莎白·艾奥恩斯,迈阿密大学博士后,她因证实他人一项研究的错误而遭到人身攻击和职业挫折。
乔·汉德尔斯曼,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她通过研究证实,不论男女,对女性科学家存在歧视。
蒂姆·高尔斯,剑桥大学数学家,他发起了针对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网络抵制。
贝尔纳·贝尔纳迪尼斯,意大利政府官员,他因听信地震学家没有预防地震而被判过失杀人罪。
罗恩·富希耶,荷兰病毒学家,争议禽流感论文作者,他全年大部分时间在争取发表该成果。由此看来,应该被视为“十大新闻人物”更加合适。
屠呦呦获诺奖,这个人的推荐功不可没
屠呦呦获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为什么说屠呦呦获诺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这是因为,在科学界对屠呦呦还没有多少认识的时候,他做了非同寻常的科普工作。
2011年8月22日,饶毅在其博客首先刊登对屠呦呦和张亭栋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就,其后他与合作者在《中国科学》发表文章,叙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工作,称之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在屠呦呦在科学界没啥名气的时候,饶毅能够对其“力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赞他“独具慧眼”的原因。
饶毅的力荐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
2011年,饶毅落选院士,8月17日,他发表公开声明,称今后不再选院士。5天后,他发表长文,推荐屠呦呦贡献。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最近自我的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两位前辈科学家受到重视,“如果我们大家努力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我第一身份导致的小事件通过第二身份而带来的意义。”
在那篇题为《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的文章发表后,饶毅明确告诉媒体,取这个标题只为吸引眼球,他想做的只是把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屠呦呦和张亭栋两位前辈科学家身上,并希望能够推动二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获奖这个人的推荐功不可没
屠呦呦获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为什么说屠呦呦获诺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这是因为,在科学界对屠呦呦还没有多少认识的时候,他做了非同寻常的科普工作。
2011年8月22日,饶毅在其博客首先刊登对屠呦呦和张亭栋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就,其后他与合作者在《中国科学》发表文章,叙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工作,称之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在屠呦呦在科学界没啥名气的时候,饶毅能够对其“力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赞他“独具慧眼”的原因。
饶毅的力荐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
2011年,饶毅落选院士,8月17日,他发表公开声明,称今后不再选院士。5天后,他发表长文,推荐屠呦呦贡献。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最近自我的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两位前辈科学家受到重视,“如果我们大家努力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我第一身份导致的小事件通过第二身份而带来的意义。”
在那篇题为《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的文章发表后,饶毅明确告诉媒体,取这个标题只为吸引眼球,他想做的只是把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屠呦呦和张亭栋两位前辈科学家身上,并希望能够推动二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怎么样
都是牛人啊,比浙大其它院好很多。饶毅好像极力在博客推荐过。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