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伏”」防“暑热”更要防“心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大 暑

[ 宋 ]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7月22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热加长,防热必不可少,三伏 养生 同样很有讲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相关专家及时出招,教您如何 健康 度过炎热难耐的三伏天。

今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

伏天宜“养心”,稳定情绪最重要

俗话说“心平气和,五体安宁”。伏天天气炎热,容易心焦气躁,情绪激动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主要因素。

“冠心病病人多数年事已高,合并疾病较多,平时运动能够增进心肺功能,改善体魄。”遇准建议,患者可居家完成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益心操、健身体操等活动,另外要长期备用急救药物,出现不适及时服用。

对于“高人抗伏”,遇准提醒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稳定情绪,同时可按压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居家适当运动,按时用药。

心血管病人要注意避免伤风

遇准称,一些老年人活动不便,长期居家。到了夏季,有些心血管患者不注意保护,更有甚者对着空调吹,常常出现汗出当风的情况。

“气温变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因素,遇风邪以后,邪气入内,血管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及痉挛,容易刺激机体出现心绞痛等症状。”遇准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伤风感冒是非常不好的,尤其在夏季,病发后心率增加,心跳加速,乏味厌食,加重心脏负担。它是患者心血管疾病加重及恶化的常见原因。”

因此,遇准建议心血管病人要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畅通,并做适量运动,尽量不吹空调,避免伤风。同时,患者在用药时需谨慎,切勿“人云亦云”。

伏天不要忽视血脂变化

夏季运动量增加,同时水果、蔬菜等应季食物均货量充足,百姓菜篮子丰富,怎么会造成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硬化的加重呢?对此,遇准表示:“伏天很多人不注意饮食控制,饮酒量增加,同时火锅、烧烤、麻辣烫等各种高脂食物大量进食,导致动脉硬化加重。”

“大家要注意荤素搭配,多食杂粮,不要过多食用肥甘厚味。提倡节食、运动的同时,配合中医药调整,控制进食盐量,冲服荷叶、山楂、红曲等,也可多进食昆布,海藻等降血脂之品。”遇准说。

入伏切勿“抗眠”

  “入伏期间,不少病人提出睡眠不佳,出现了‘抗眠’的情况。大家应放松心态,保持乐观情绪。白天尽量增强运动,增加晚间疲劳感,同时调节生物钟,保证晚间睡眠。调节生活方式,避免贪黑熬夜。”

  遇准建议:在睡前可按摩脚部穴位,用热水泡脚,听舒缓音乐,也可以在睡觉前饮一杯温牛奶,以改善睡眠。另外,可通过中医药调节改善睡眠质量。

   伏天运动必不可少

  遇准表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最益养心通脉、固护心阳、以阳养阴、交通心肾。“冬季天寒地冻,我们不宜出行,夏天就要适当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锻炼体魄。”

  但伏天运动有讲究。“第一,最好天亮运动,天亮了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避免天黑运动。第二,最好避开日出当头,上午10-12点阳光正盛,容易晒出病;下午13-15点气温最高,容易中暑,要避开这些危险时刻。第三,老年人运动要适度,一般以心率为标准,运动不超量。可简单计算目标心率=170-年龄。”遇准说。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心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科室。病房目前开放床位48张。医护团队共28人,医生11人,所有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及主治医师以上,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医博士1人、西医博士1人;护士共17人。

心病科是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诊疗为主,通过前身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开医院)的8年临床经验,以“突出中医特色疗法,注重远期康复疗效”为宗旨,将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总结出一系列安全、有效、绿色的个体化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案,尤其在心脏病患者心理情志方面的调理、心衰患者的综合性治疗等难治性疾病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加上一直贯彻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科室具备监护中央监护系统、双相波除颤仪、动态血压仪、床旁心肌标志物快速检测仪、心肺运动仪、体外反搏治疗仪、四肢联动训练仪、中药定向透药仪、红外线治疗仪等先进设备。

主要治疗疾病

1. 冠心病心绞痛

2.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

3. 心衰

4. 扩心病

5. 心肌炎

6. 各种心律失常

7. 高血压

8. 心脏神经症

9. 心悸、失眠

10. 情志病

11. 更年期综合征

12. 亚 健康 状态

主要治疗方法

1. 中药塌渍

2. 穴位贴敷

3. 中药封包

4.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5. 针刺治疗

6. 中药熏洗

7. 体外反搏治疗

8. 运动康复

9. 红外线治疗

10. 艾灸

11. 耳穴埋豆

12. 拔罐、刮痧

13. 内科疾病推拿

心病科疗区位于B区9楼

门诊位于A区227室、240室

医生办: 0431-89912504

护理站: 0431-8991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