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1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原文: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一部分: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下流代表谦虚之德,像水一样向下流,像大海一样,包容万象,包容一切,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流水流到最低处时就是海,因为天下一切的细流,清、浊、好、坏都归到大海为止,所以一个真正泱泱大国要像大海一样,接受一切,容纳一切,善恶是非都能够融化,这样的大国就能像海一样处于天下的下游,成为天下汇流的中心,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从人道来讲,只要把上面一句话改一个字就行了,改为大人者下流,就是做人要谦虚,要有风度,也要像大海一样地包容一切

牝是指雌性,牡是雄性,雌性守静,雄性躁动,但守静的雌性却能吸引躁动的雄性,以静胜雄性,让雄性归流,这也对应前面章节所讲的柔弱胜刚强,静胜躁,这都是因为以静为下,前面的章节已讲到过静的妙用,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下就是指谦下,如《坛经·疑问品》六祖对弟子开示说: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又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又如《易经》有谦卦,损之又损是谦卦的德相,所以要把“吾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达到无我的境界,无我才能普敬一切人,否则“吾我不断,心常轻人”,心中有一个诺大的我,则毫无功德,这都是在强调谦下的重要性,所以做人要以下为本

第二部分: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谦下作用于大国与小国的具体表现,大国以谦下对待小国,就能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以谦下对待大邦,就能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依靠谦下取得小国信任,小国因为谦下获取大国的接纳;大国的所求是扩大它的盟邦,国的所求是被接纳为盟邦,因为互相谦下,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所求

大国一方应该更加谦下,才能使盟邦愈来愈稳固,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这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春秋中期以前,战国吞并尚未出现,霸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所推行的政策就是扩大盟邦,齐桓公、晋文公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盟邦战略是决定大国能否实现称霸目标的重要一环,几个大国都在争取小国,而获取小国的信任是大国方略的重要部分,老圣也是以此说法,借大国与小国的盟邦关系宣讲“下”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