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典博伽瓦谭》诗节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SB3.25.20译文 : 每一位博学之人都清楚,对灵性的灵魂来说,依恋物质是最大的束缚。但如果把那同一种依恋用来依恋觉悟了自我的奉献者,解脱的大门就敞开了。

要旨: 这节诗中明确地说:对一件事物的依恋是被捆绑在受制约生活中的根源,但当同一个依恋被用在另一件事物上时,解脱的大门的就敞开了。人无法扼杀依恋这种情感,它只需要转移。当人依恋物质事物时,他的意识就被称为是物质意识,而当他依恋奎师那或奎师那的奉献者时,他的意识就被称为是奎师那意识,有意识才会有依恋的情感,而依恋物质对象还是灵性对象取决于人的意识状态。这节诗中明确地说,当我们净化自己的意识,使之从物质意识转变为奎师那意识,我们就获得了解脱。尽管有一种说法是,人应该中止依恋的情感,但对生物来说,要变得没有愿望是不可能的事。生物的本性使之具有依恋某种事物的倾向。我们看到,如果某人没有孩子,没有任何可依恋的对象,他就会把依恋的情感转移到猫和狗身上。这说明人无法去除依恋的倾向;它必须被用于在最佳的对象上。如果我们把依恋的情感用于依恋物质事物,我们就会继续被束缚在受制约的状态中,但同样的依恋情感如果转移到至尊人格首神或他的奉献者身上,那他就成了解脱的根源。

这节诗中推荐说:应该把依恋的情感转向圣人——觉悟了自我的奉献者。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并不是一个普通人穿上一身黄色袍子或留胡子就是圣人了。《博伽梵歌》中描述说,坚定不移地做奉爱服务的人是圣人。即使一个人无法严格地遵守奉爱服务的规范守则,但只要他对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坚定不移的信心,他就被视为是圣人《(博伽梵歌)9.30》。圣人是全心全意走奉爱服务之途的人。这节诗中推荐说:谁一心一意想要觉悟梵——布茹阿曼,达到灵性的完美境界,谁就应该把依恋之情转向奉献者——圣人。在《永恒的柴坦亚经》中篇第22章的第54节诗中,主柴坦亚证实这一点说:仅仅与圣人联谊片刻,就能使人达到完美。

梵文“伟大的灵魂”与“圣人”是同义词。《圣典博伽瓦谭》第5篇第5章的第2节诗中说:侍奉伟大的灵魂——至尊主的崇高奉献者,是通向解脱的康庄大道;为物质主义者服务则适得其反。谁为一心只忙于感官享乐的人服务,谁就会因为与这种十足的物质主义者联谊而为自己打开了通向地狱的门。这节诗中证实了同一个道理。依恋奉献者就是依恋为至尊主的服务,因为人与圣人联谊的结果是:圣人会教导他如何成为奉献者,以及至尊主的崇拜和真诚的仆人。这些是圣人给予的礼物。我们如果想要与圣人交往、联谊,就不能期望他教我们如何改善物质状况。他会给我们的教导是;如何斩断物质情感的结,去除物质污染,如何提升自我进入奉爱服务的领域。那就是与圣人联谊的结果。解脱之途始于与圣人的交往、联谊,这是卡皮拉·牟尼首先给予他母亲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