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安妮宝贝,病态的文艺女青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曾经的安妮宝贝是典型的病态文艺女青年

曾经有人在天涯上提问:“我今晚不晓得吃什么好,大家能不能用安妮宝贝的语式给我建议?”

楼主的自我示范:“如我这般,独立,凌烈的女子。难得跟一次风,不要毒药,才好。安。”

网友的机智回复:“酱油拌饭,适合你这般素淡的女子。一碗,足矣。”

“薯条。茄汁。包在白色棉布裙里。下锅。甜美绚丽。”

“西。北。风。饮之。”

居然还有散文诗版:“楼主你可以穿着干净的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

披散着一头海藻般浓密的长发,静静的站在厨房里。

在夕阳里,慢慢的,仔细的,

煮一碗,方便面。

直到遇见你的那个他,理着平头,穿白色衬衣,掌心有痣。

他会对楼主你说,走,我带你去吃,过桥米线……”

这都来自于独特的安妮宝贝体:

用淡薄语气的小资情调和旁观姿态展现事件,并且频繁地利用句号。

安妮宝贝成名至今真是饱受争议,

从名字到文风,使她名声鹊起,网罗一众粉丝文青,

同时也被批判无病呻吟,言而无状,

是彻头彻尾的“病态文艺女青年”。

知乎上她的粉丝总结其生活方式:

和网络上疯传的艾薇儿名言警句如出一辙:“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

嘲笑她矫揉做作的段子数不胜数:

“宝贝,光脚穿球鞋,难道不臭吗?”

“亲爱的安妮,冬天赤脚踩地板,喝冰水、嚼冰块,真的不会痛经?”

认可她的人也足够纯粹真实:就像《七月与安生》里的两个闺蜜,

每个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小影子。

谁不曾孤独、敏感过啊。

于是有人控诉,安妮的书荼毒了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也有人庆幸,抑郁灰暗的少年时期有她的文字相伴取暖。

病态文艺女青年却不一定都能成为如今的安妮宝贝

1974年7月1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21岁开始一直安稳做着银行柜员,

24岁“信手署下女童式笔名”—安妮宝贝,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并成名。

25岁,准备辞职,却遭到家里的反对,毅然离家。

辗转过南京、上海、北京;

涉足过广告、网络公司、出版行业;

也开专栏、做编辑、创业玩杂志;

《七月与安生》搬上大银幕后还透露日后可能做导演;

天啦噜,这真的是我们心目中的“病态文艺女青年”?

明明是催人奋进的宁波少女奋斗史,

一点不小资,一点不文艺,一点不病态!

说好的海藻般长发、棉布长裙、光脚穿球鞋呢?

结果居然是一份典型的女性职场规划成功案例。

果然每一个成功女作家都不可能是傻白甜玛丽苏。

病态、文艺写在作品中是明媚的忧伤,

生活里的青年都是活泼向上、攀高成长,

写文赚钱拍电影,结婚生子去旅行,

这才是恣意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感情成迷,庆山走向平和温暖

安妮宝贝的感情生活一直扑朔迷离,这似乎是女作家的标签,

曾经和“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李寻欢”(著名出版人路金波)暧昧出火花,

结果李寻欢娶妻两任皆非她,最终不过成了作家和出版商的利益关系:甲方乙方

她也曾留下丁点线索:“他有一双细长眼尾的眼睛,十分清秀。

我们是在诗经会上相识,到决定要嫁给他,不过十五天的时间。

见过三次面。但这不说明什么。我们之前为等到对方,付出的时间已经太过漫长。”

2007年,女儿恩养出生,父亲不详,

天涯开扒8年,没有寻到“他”确切的蛛丝马迹,

这段神秘感情的分分合合,不仅带来了一个可爱女儿,

还有后期写作风格上难得的平和温暖,

曾经执著坚持自己的文字和风格,对于外界批判充耳不闻,现在学会偶发无奈:

2014年宣布改名为“庆山”,

称自己跟20多岁时那个带有攻击性的女孩不同了。

曾经她外表内敛寡言,叛逆写在书里,

现在她敞开许多,和女儿的旅行,看书看电影的心得,

对于写作、感悟、佛性的看法毫不避讳摆在那里,

任君评判却不像年轻时那般执拗的只顾向前。

她颓废过,内省着,一路奔跑去成长,

被嘲笑过、讥讽过,也被喜欢着、崇拜着,

开始归尘于这个现实世界而不是年少时的虚无混沌,

庆山,喜悦而不失稳妥,

留一些空白和秘密,

还依然能让我们想起,

曾经的安妮宝贝,我们眼中病态的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