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脂质体两性霉素B能降低肾毒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广谱抗生素等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2015年11月,发表在《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的一项研究评估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vs脂质体两性霉素B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体两性霉素B能降低肾毒性。

背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传统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钠)已被用来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标准治疗;然而,其与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损伤(AKI)相关联。新型两性霉素B制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制剂的安全性。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评估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vs脂质体两性霉素B对肾功能的影响。

数据收集和分析:两位作者独立评估纳入研究,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主要结果:文章纳入了12项研究(2298名受试者)。其中,10项为荟萃分析(2172名受试者)。研究人员发现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肌酐升高上比传统两性霉素B显著安全(RR 0.49,95%CI 0.40~0.59)。脂质体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所有输注相关反应也显著降低:发烧(4项研究,1092名受试者):RR 0.39,95%CI 0.28~0.55;I2 = 32%);发冷和/或寒战(5项研究,1081名受试者):RR 0.27,95%CI为0.15~0.48;I2 = 75%);发烧和/或寒战(2研究,720名受试者):RR 0.68,95%CI为0.52~0.90;I2 = 58%);恶心(6项研究,1187名受试者):RR 0.50,95%CI为0.35~0.72;I2 = 0%);呕吐(3项研究,1019名受试者):RR 0.51,95%CI为0.27~0.95;I2 = 61%)。总体来看,大多数项目内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很低或不明确。然而,对受试者和参与人员设盲,对结局评估设盲和其他偏倚(基金支持)上往往有高风险偏倚。灵敏分析没有改变脂质体制剂优势的显著差异性。发表偏倚显示该结果稳定。

作者的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脂质体两性霉素B比传统的两性霉素B肾毒性更低(评价对肾功能的影响指标:血肌酐水平增加等于或大于基线水平2倍)。研究人员还发现,脂质体制剂与较少的输注相关反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