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的考试相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考试方式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初、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广东省人社厅用印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审计署用印的成绩合格证书。
(一)考试方式
1.初、中级资格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题,采用填涂答题卡的方式作答;高级资格考试试题为主观题。
2.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的《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科目题型为综合性分析试题,题量为8道试题选答5题,每道题20分。
(二)考试内容
1.初、中级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2.高级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理论研究,财政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
考试题型
根据《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题型调整的通知》(审考办字〔2007〕4号),自2007年起,“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考试将取消混合选择题和判断题,仅设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或案例分析题),总题量与往年相当。满分100分,合格标准60分。
1.单项选择题,共30道,每道1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
2.多项选择题,共20道,每道2分,从五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3.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科目为综合分析题,“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为案例分析题),3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2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或多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有多项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报考流程
一、流程: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考生提出申请,单位审核批准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二、方法:
考试原则上采取集体报名的办法,考生持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本人近照3张,到单位人事部门申报;各单位到指定的考试中心统一领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审核发证登记表》和《审计署考试报名卡》,分别交由报考者填写,由单位对其学历、资历进行严格审查并加盖公章;各单位的经办人持报考者的上述资料到指定地点办理考前资格审查及报考手续。
考试时间
每年10月下旬的第一个周末或10月中旬的最后一个周末。
2010年度审计师考试时间:10月24日举行。
2011年审计师考试时间:10月16日举行。
2013年审计师考试时间:10月13日。
合格标准
根据以往考试经验,预计2012年度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审计师资格两个级别考试合格标准:《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为60分。
成绩管理
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1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考试制度
对于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和中级(审计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制度实行后,不再进行相应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按规定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审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择优聘任。
考试技巧
《审计理论与实务》试题均为选择、判断题,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体现,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选择、判断题的得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如果选择、判断题失分太多,即使案例分析题答得较好也难过关。因此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解题时常用的方法:
1.直接挑选法
这类试题一般是“应知应会”内容,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就能直接选择正确的答案。
2.排除法
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删除,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3.猜测法
考生遇有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测法,因单选题和多选题,选错并不扣分,其选择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
总之,考生对审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应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注重理论结合实务 注重会计实务的审计,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扎实地掌握审计理论与实务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大纲
科目:《审计理论与实务》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
一、总论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概述
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
3.掌握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含义
4.熟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
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
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
(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三)审计分类
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
2.熟悉审计分类的意义
3.熟悉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概述
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
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含义
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
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
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
(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三)审计分类
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
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
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
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国家审计机关
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
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熟悉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
(二)内部审计机构
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
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社会审计组织
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
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准则
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
2.熟悉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
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含义
4.熟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5.熟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
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
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
(二)质量控制标准
1.掌握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3.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三)审计职业道德
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目标
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3.熟悉审计目标的含义
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
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2.熟悉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3.熟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四、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1. 掌握审计标准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
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
(二)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
3. 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4.掌握审计证据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三)审计工作底稿
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
2.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审核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标准
1.掌握审计标准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
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
(二)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
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4.了解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三)审计工作底稿
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
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审核
五、审计取证方法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取证模式
掌握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含义及
(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操作及分析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 审计取证模式
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含义及演变
(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熟悉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及分析
六、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习
(一)内部控制概述
1.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作用和局限性
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
(二)内部控制要素
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
(三)内部控制测评
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
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
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查的关系
5.熟悉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
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
七、审计抽样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抽样概述
1.掌握审计抽样的含义、种类和运用
2.掌握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的特点
3.掌握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的关系
4.掌握审计抽样风险的类型、影响和控制措施
5.熟悉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和抽样方法的选择
6.了解审计抽样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1.熟悉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2.熟悉各种样本选取方法的特点和具体操作步骤
(三)统计抽样方法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属性抽样法
1.熟悉属性抽样法的基本步骤
2.了解属性抽样法的基本原理
(四)统计抽样方法在实质性审查中的具体运用—变量抽样法
1.熟悉变量抽样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2.了解变量抽样法的基本原理
八、审计报告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报告概述
1.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基本要素、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
2.掌握审计结果公布的主要内容
3.掌握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
5.熟悉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2.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
九、效益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效益审计概述
1.熟悉效益审计的含义
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
(二)效益审计程序
熟悉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三)效益审计方法
了解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和数据
十、计算机审计
(信息)分析方法
(信息)分析方法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计算机审计概述
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二)电子数据审计
了解电子数据审计的过程及相关内容
(三)信息系统审计
1.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概念、目标、开展方式和内容
2.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方法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司计算机审计概述】
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十一、审计管理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审计管理概述
掌握审计管理的含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
(二)审计计划管理
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
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审计质量管理
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3.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四)审计风险管理
1.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种类
2.掌握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五)审计档案管理
熟悉审计档案管理的含义、职责和内容
(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
一、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营业收入审计
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款项审计
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固定资产审计
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款项审计
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固定资产审计
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产品成本审计
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存货审计
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产品成本审计
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存货审计
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薪酬业务循环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臣初级资格考试要求卫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所有者权益审计
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举债筹资审计
1.熟悉短期借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长期借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熟悉应付债券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熟悉长期应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5.熟悉借款费用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五)投资审计
1.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交易性投资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了解投资性房地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所有者权益审计
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六、货币资金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的性质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
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
(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外币业务与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1.熟悉其他外币资金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审查外币金额折算及汇兑损益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内容
3.了解审查外币交易事项的内容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本业务的性质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
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熟悉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
(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七、财务报告审计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熟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
2.熟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3.熟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4.熟悉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1.熟悉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2.熟悉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4.了解财务报表附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审计
1.了解合并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
2.了解分部报告审计的主要内容
3.了解企业合并审计的主要内容
4.了解审查关联方披露的主要内容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
2.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3.了解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4.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2.了解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