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的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1929年端午节前,凌霄组织特支成员,在城内的活动地点——大井头屠宰税所秘密赶印了大量传单,准备在贵池城乡广为散发。敌人在县城实行戒严,在城门口加岗加哨,严密搜查过往行人,要把这批宣传品运出城外十分困难。凌霄分析了这种形势,眉头一皱,想出了一条妙计。
端午节这天,一支出殡的队伍,打着招魂幡,举着纸人纸马,一路上吹吹打打,来到了城门口。
一身孝服的凌霄,凑到敌哨兵跟前,满面哀容,指着棺材说:“老总,可怜我们的一片孝心吧,这寿材里的人已升天数日,得赶紧下葬啊!”敌哨兵把枪一横:“什么孝心不孝心的,皇上他二大爷也要检查。停下,开棺!”凌霄装作万不得已的样子,让人把棺材放下,说:“老总,行行好,算了吧。”“不行,别罗嗦!”“那就请看!”哨兵走过来,凌霄只把棺材掀开个缝,一股呛鼻子的臭气冲出来,几乎把那哨兵呛个跟斗。哨兵一捂鼻子,皱着眉头:“滚,快滚!”原来,凌霄在棺材顶层放的是一条发腐的死狗,底层放的是传单。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贵池城里城外到处贴上了“红色苏维埃万岁”、“红军万岁”、“打倒反动政权”等标语。
还有一次,凌霄化装成敌军官,去芜湖联系工作,衣袋里装了不少传单。途中,碰上一个敌军官进酒馆,他也跟了进去。吃饭时,他有意将脱下的上衣与敌军官的衣服挂在一起,并与敌军官对酌起来。正当酒酣之时,他起身告辞:“公务在身,先走一步了。”敌军官还礼道:“恕不远送,下次再会。”凌霄借机换上了对方的军装,把那些传单留给了那个敌军官。那家伙醉醺醺地回到营房,当着别人的面掏出了大把的传单,惊慌失色,大叫“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凌霄在故乡贵池县,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宣传革命主张,唤起群众,在全县逐步掀起了革命斗争高潮。
这期间,凌霄领导了贵池县立初级中学驱逐国民党特务校长胡衍的斗争。他还领导了馒头山煤矿矿工为争取增加工资而举行的两次罢工。1929年初,闹春荒,地主奸商狼狈为奸,囤积居奇,大发不义之财。贫苦居民饥肠辘辘,无米下锅,在死亡线上挣扎。他及时组织饥民,分了奸商囤积的粮食。
这年秋收前后,为了发动广大农民开展抗租减租斗争,凌霄又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奔走于白洋、马牙、梅埂之间,出没在群众之中。在短短的时间里,贵池农村迅速掀起了抗租减租的斗争浪潮,各地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在斗争中建立起来了。
凌霄在领导群众斗争中十分重视建立革命武装。1929年秋的一天深夜,在贵池城郊流坟基村一户农民农里,几位特支成员研究组织武装的事。凌霄提出:“只有掌握了枪杆子,才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扩大红军的影响,支援江西苏区的斗争。”“枪从哪里来?”一名支委提问。菜油灯的火苗跳跃着,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凌霄。凌霄思索了片刻,坚定地说:“由我打入自卫团,相机从敌人手中夺枪。”有的同志担心他的安危,凌霄耐心地说服大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干革命总要冒点风险。”
数日后,凌霄利用县商会会长的关系,在自卫团里找到了一份差事。
自卫团的成份比较复杂,下层士兵不少是为生计所迫才当团丁的;上层头目中又因派系、权力之争而存在着矛盾。凌霄仔细分析敌人内部的情况,制定了斗争策略:一方面接近出身贫苦的士兵,讲述革命道理,启发阶级觉悟,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一方面积极做中、小头目的工作,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利用敌人的内讧,他率领事先联络好的20多名士兵,不失时机地带枪起义,并以此为基干,建立起贵池第一支革命武装。
1930年初,中共贵池县委正式成立。凌霄是第一任县委书记。
2月,凌霄化名严宽,往潜山参加领导靖水寨起义。起义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他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国民党潜山县长得知靖水寨农民起义后,暴跳如雷,急不可耐地带着自卫团数百人前来“围剿”。
潜山独立师处在初创阶段,武器十分简陋,大部分是大刀、长矛、火铳、鸟枪等,只有几十支“汉阳造”枪。得知敌人进犯的消息,师、团领导在一起研究对策。面对强敌,是打还是撤,大家意见不一致。不少人担心首战失利,影响士气,主张避开敌人的锋芒。凌霄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摆出了打好首战的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我师初举义旗,士气正旺,敌人尚未摸清我方底细;二是敌人自恃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狂妄自大,自古骄兵必败;三是敌攻我守,我方可利用有利地形设伏,以逸待劳,出其不意地击败敌人。一席话,说得战友们信心倍增。他转身向师长王效亭请战,亲自率队伏击敌人。
水吼岭是进犯靖水寨之敌的必经之路,山高坡陡,易守难攻,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凌霄带领部队乘着夜暗悄悄地埋伏在这里。他把部队分成两块,一部分人员安置在夹路而立的山头上,另一部分则隐蔽在山脚下的树丛里。战前他又提醒部下:“这次战斗靠出奇制胜,必须服从指挥,没有号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提前行动!”拂晓前,一切布置停当。
太阳刚露脸,敌潜山县长带着大队人马出现在大道上。等敌人进入火力范围时,凌霄沉着地下达命令:“打!”土炮“轰”的一声,一团火球抛向敌群,同时,所有火器居高临下,一齐向敌人开火。敌群中鬼哭狼嚎,倒下一片。敌潜山县长从马上惊落下来,摔了个嘴啃泥,队伍乱成一团。
“呜——”随着牛角号声起,“冲啊!”埋伏在山侧的部队乘机杀入敌阵,又消灭了几十名敌军。敌县长被打得懵头转向,顾不得组织还击,扔下几十具尸体,爬上马背,带着一群败兵,狼奔豕突,落荒而逃。
这场伏击战只打了20多分钟,就缴获了几十支步枪。战士们背着战利品,兴奋地议论着:“凌副师长用兵真是以一当十,有勇有谋,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咳,我们副师长是黄埔四期的高材生,参加过北伐,22岁就当了北伐军的团副,本事大着呢,这一仗只是小菜一碟,算不了什么。”
同年5月,潜山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群众称红三十四师),凌霄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和第一团团长。该师以衙前为根据地,协助地方建立了潜山县苏维埃政府,与鄂豫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二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先后攻破英山、霍山两城。
霍山攻坚战斗十分激烈。敌人恃城高墙厚,拚命顽抗,伏在城墙上不停地射击。城墙下流矢乱飞,硝烟弥漫。攻坚的云梯竖起来又被推倒下去,红军战士伤亡很大,鲜血染红了地面,部队进攻受挫。
在这关键时刻,凌霄来到攻击前沿阵地,望着牺牲的战友,他的那双发红的眼睛里迸射出愤怒的火花。他“霍”地从腰间拔出两支驳壳枪,左右开弓,打得城墙上的敌人抬不起头,随后迅速换上两梭子弹,高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他捷足跃出战壕,率先爬上云梯,边攀边打。一个敌人刚探出头来向他瞄准,他眼疾手快,抬手一枪,敌兵应声翻落墙下。他那高大的身躯第一个登上了城头。红旗终于插上了霍山城!
尔后,凌霄带领第一团迅速扩大突破口,展开巷战。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左冲右突,进展神速,很快夺取了霍山县城。敌县长带着残部狼狈逃窜,连县政府的大印、密件和现款都来不及带走,均被红军缴获。
红军独立第二师连战皆捷,影响不断扩大。反动当局惊恐不已,恼羞成怒。7月间,乘红军主力开赴平汉线之机,国民党调集正规军及省保安团,兵分3路,气势汹汹地向衙前根据地扑来。凌霄指挥部队与敌人巧妙周旋,毙伤不少敌军。但因敌我兵力悬殊,红军决定突出重围,撤离衙前。经数日激战,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师长王效亭率红军独立第二师主力转战湖北,凌霄则率领近百名战士,化整为零,分赴皖南各县,开辟新区,坚持斗争。不久,他回到贵池担任武装部长。
红军撤离后,反动势力更加猖獗,疯狂搜捕共产党地下人员,不幸被捕者被斩首示众,斗争极为残酷。
在白色恐怖笼罩贵池地区的严峻形势下,凌霄更加顽强地与敌人斗争。他把留在当地的战士集合起来,组成了一支武装小分队,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除奸反霸,惩治为非作歹的首恶分子。
贵池境内的水山湖,驻扎着保安团的一个大队。为首的家伙叫章小头,经常带着团丁到周围各村抢掠财物,调戏妇女,骚扰百姓,鱼肉村民,搅得鸡犬不宁。凌霄听着群众哭诉章小头的罪行,不由得怒火中烧,决心为民除害。
一天深夜,月黑风高。凌霄带领小分队,分乘几叶轻舟,摸进了敌人驻扎的围子,发现一间屋子里亮着灯,不时地传出浪笑声。一个战士捅破窗户纸往里一看,见是章小头正与一个女人鬼混。凌霄沉着地指挥大家埋伏在房子周围,然后轻轻地卸下外间的一扇门,猛地冲进屋里。章小头一看有人进来,手慌忙伸向枕头底下摸枪。凌霄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去,只听得“啊”的一声,匕首已插进了章小头的胸膛,随后顺手掏出一张纸条放在尸体上:“正告作恶者,同此下场!”等到敌人发觉时,凌霄等人早已远走高飞了。
处决了章小头,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红军又回来了,为我们出气,除掉了一个祸害。”保安团丁们却心颤胆寒,相互窃窃私语:“还是少作点孽呀,不然小命难保哟!”
反动当局对凌霄既恨又怕,到处贴出布告,悬赏两千大洋缉捕他。凌霄拍拍脑袋,诙谐地对战友说:“我这个农家子弟的头,居然一斤就值几百大洋,当局也太看得起我了。”他把敌人的威胁置之度外,依靠广大群众的掩护,仍然活跃在贵池城乡各地。
1930年10月,凌霄根据安庆特委的决定,转赴铜陵丁家洲建党,并担任了铜陵党小组组长。次年秋,他参加组建中共徽州工委,分管军事工作。他经常化装成货郎,挑担串乡,奔走于贵池、宣城、祁门、秋浦等地,指导各地的革命斗争。
后来,由于工委机关遭到破坏,凌霄与工委失去联系。在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他毫不气馁,千方百计地寻找并安排幸免于难的同志转入地下,隐蔽待命。为了摆脱敌人日益加紧的搜捕,他化名胡新华,以私塾先生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在泾县地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34年秋,凌霄被叛徒周孔恩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诱降不成,施以酷刑。凌霄坚贞不屈,说:“只要我筋骨没断,不会瘫作软骨虫!”
党组织派进步学生陈晓中到狱中探望凌霄。陈晓中望着他身上的累累伤痕,斑斑血迹,不禁潸然泪下。凌霄隔着铁栅,深情地嘱咐说:“请转告大家,就说我很好,不要为我难过。革命总是要流血的,但是血不会白流!”后来,他还托人捎信给战友,表示“大将军不在枪下死,就在刀下亡”,抒发为革命捐躯在所不辞的英雄豪情。
1934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凌霄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慷慨就义,时年29岁。
1949年8月,池洲地区党政军民为凌霄烈士举行隆重的立碑仪式。纪念碑周围翠柏环抱,雪松挺立,气象肃穆。高大的碑上镌刻着:
凌霄同志,你生为人民而生,死为人民而死。在你用鲜血灌溉了的土地上,已生起了独立民主的鲜花。你所辛勤从事的人民民主解放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了,你所痛恨的反动派已经倒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