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几个重要环保措施?

例如:印刷校对样。胶片的存储等等。罗列一些数字,展示出如何助于环保。

第1个回答  2008-08-12
污染治理

近年来,中国政府确立了多个重点污染治理地区,制定和实施了水污染的流域规划、管理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截至2002年底,政府已投资400多亿元用于长江三峡库区及坝区的环境保护。2001年,三峡库区重点污染源减少37家,库区内6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5.6%; 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为0.8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上年减少48.3%。污染严重的太湖流域从2002年开始得到特殊的“输液”治理——从长江向这个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输送清洁江水。此项工程的启动已明显地改善了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使水中主要污染物磷、氮和高锰酸盐的含量比四年前分别下降56%、25%和9%;以太湖水为水源的上海等城市的自来水水质也有明显改善,受益人口近千万。

同时,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大气质量监测和治理。2002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继续提高,在环保部门监测的339个城市中,117个城市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海口、三亚、肇庆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北京的大气治理有明显成效,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01天,比上年增加19天。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达到欧洲一号标准,北京等大城市已开始实行欧洲二号标准。

保护森林资源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人工造林的奇迹。1981年至2002年全国累计义务植树398亿株以上。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4667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16.55%。在世界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中,中国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世界上保留森林最多的十五个国家之一。

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投入427亿元用于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的植被保护、当地农民补贴、鼓励将过度开垦的农田转化为树林和草场等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展开,到2002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4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18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26万公顷。退耕还林的成效已初步显现,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砍伐天然林。在多个地区,昔日的伐木工人如今变成了护林人。

按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8%。

保护湿地

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抢救和恢复湿地资源,一批曾遭受破坏的天然湿地得以保护。到2002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许多保护区属于海、湖、江河水网地带的滩涂及森林边缘湿地。其中有21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目,面积达303万公顷。

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务院17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按此计划,到2010年中国将遏制住由人类活动导致天然湿地萎缩的趋势; 到2020年,将逐步恢复退化或丧失的湿地。

防治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国26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大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约占国土面积的27%。目前,尽管荒漠化趋势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遏制,但每年仍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国家林业局已开始实施一项全国性的防沙治沙计划,力争到2010年基本遏制沙化的扩展趋势;到2030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沙化土地总面积开始逐年减少;到2050年,凡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最终在沙区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至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稳定在7万只左右。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为1956年划定的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8月设立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到2002年末,全国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总面积为13295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3.2%。这些自然保护区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有152个,面积达到280万公顷。四川的卧龙和九寨沟、吉林的长白山、广东的鼎湖山、甘肃白水江等22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还有一个参考资料,字数比较多, 贴给你 你自己去看一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http://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221_25081405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