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新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考研分享

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我上岸了新疆大学。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5)管理学基础

参考书

《管理学》,《管理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第二版。

《管理学基础习题集》木糖版,2022

复习经验

关于初试过程

到了考试那天,虽然我还是很紧张,但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并不是我觉得我一定可以考得上,而是我觉得我真的尽力了,结果真的无所谓了。在这种状态下,发挥还不错,也异常幸运。

考试的第一天,大清早的,下了我们那里2021年的第一场小雪,我去得很早,同学们也去得很早,他们大多都拿着肖四紧张地背着。雪下到我们身上,书包上,还有他们的背诵资料上,密密麻麻地下着,真的好冷啊,而我只是选择把手踹进兜里,留一点暖气,等下好奋笔疾书,因为真的太冷了,手拿着考试笔袋都觉得异常地冷。我第一个进了考场,在里面坐着双手摩擦了很久,手终于暖和了不少。考政治的时候,我觉得还挺幸运的,除了一个多选不太确定外,基本都知道,然后就是那个大题,去年肖四异常地准,今年好像失策了,不过我背了肖四和腿姐的押题资料,然后还简单看了其他老师的押题卷,所以写起来还比较顺手吧!不过最后考得也不怎么样,就74分,比去年也只多了1分。

下午考英语一,考的过程中,心态有点崩,因为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练模拟卷了(第一年练了太多遍了,答案都记住了),写的时间没有控制好,导致作文用时过多,阅读赶忙着急地写,没有仔细看,结果写得都不怎么确定,最后完型填空没有时间看了,瞎填了。我以为我会考得很差,结果似乎还行,考了76分。

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三,刚拿到试卷时,我看了看题目,觉得还行,可是那个选填题感觉不好写,好几道都不确定,一道题就五分啊,这两部分错的加上没写的,估计都二三十分了。然后就是大题,这次写得还不错,除了有两题的第二问结果没算出来外,基本都写了。感觉这套题计算量巨大,也比较注重基础,也许是我脑子不太行,感觉数学也没有提高很多,也就考了一百多一点。我以为我能考到120左右的,估计是选填题错太多了吧(考完也没有勇气对答案,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下午考的是专业课,这个专业课挺令我惊讶的,我感觉和我看到的往年真题不太一样,考查内容更广泛,更注重框架逻辑,更注重创新性思维。我当时背专业课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就背了一个精练版的笔记,看了近十年真题,然后根据大纲补充了一些内容,没有看书。结果就是大纲补充的新知识都没有考,往年参考书考得内容也就一半左右吧,倒是考了很多辅导教程的内容,比如那个“彼得原理”,说实话,我还真没有听过,看到这个名词解释时,我懵了(最后两分钟,我写了一句话“彼得原理是彼得这个人提出来的”,现在想想这个答案都觉得好笑)。然后也有好几个名词解释似懂非懂,都是根据自己理解写了。后面几道大题,差不多就是案例或者材料分析题吧,我就是分三部分回答的,一是根据材料具体提问回答,二是补充题目所提到的相关内容(寻找相关框架),三是灵活地写几个宏观的,抽象的,看起来像创新的回答。专业课除了那个“彼得原理”实在编不出来外,其余的都写了,而且写得满满当当,好像写了七面纸吧,三个小时没有空着的。最后看到专业课成绩挺惊讶的,居然只考了一百多一点。按照往年情况,应该有很多120和130左右的学生,我还以为我可以考到120呢,结果……。后来我关注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超话,发现今年好多同学专业课都不高,除了极个别特别厉害的同学外,基本都是在90多,100多一点的水平上,我几乎处于中等水平,这样比着还可以吧。(不过这专业课居然还没有我考华科的高,属实搞笑了)。只能说考研形势越来越难了吧。

关于复试过程

考完试后,我就一直在摆烂,从12月份考完,到2月份出成绩,玩了将近两个月,复试参考书过年期间就买了,结果是一页都没有看。因为在我内心深处,还是很不确定我这次是否可以考上这个学校,而且又不敢对答案,然后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状态。

后来出分了,比去年高不了多少,政治和英语还行,数学很差,但至少没拉胯。而那个专业课是什么鬼,好低啊,不过据我后面根据各方面途径打听,发现大家似乎考得都不高,所以也还行吧,应该是有希望进复试的。

然后我就开始积极准备复试,复试主要考查三方面:

第一是专业课考查,考两本书,一个企业管理,一个中级微观经济学。我大致分析了一些,企业管理比较好学好背,而经济学有点难,所以我是先看了相关视频讲解,再一边理解一边背诵记忆的。不过中级微观经济学还是挺难的,尤其是计算题部分,更是看得人迷茫。所以我做一个投机取巧的事,关于计算题部分只简单理解,知道大概就行,主要是背相关概念和原理,加上买了一位学姐总结的复试笔记,所以前前后后二十多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背了十来遍。后面再花一个星期背了企业管理那本书。这样专业课基本问题不大了。第二是英语面试,我大概准备了15个左右的主题,背了很多遍,基本可以脱口而出。第三是综合面试,我觉得考查范围太广了,不太好准备,所以除了常见几个的基本话题之外,靠的是临场反应能力了,一般就是逻辑语句定框架,考查专业课话题就是专业知识加案例分析,考查个人信息就是个人经历加得失。

新疆大学复试时间挺晚的,到我们专业复试的时候已经4.1号了,复试得晚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有了更多时间准备复试了,坏处是要是没有录取,那调剂的机会更少了。我当时准备复试时还联系好了本科一位要好的老师,如果考不上,如果本校调剂来得及,就收了我。

我复试准备还比较充足吧,复试当天,我好像是第一个面试的,说实话,还挺紧张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大办公室,有五六个老师坐成一排看着我,那时我的手和腿都在抖,幸好他们那边看不到。

整个复试过程感觉好快,先是抽专业课,我刚好抽到了我背过的;然后再是英语口语,哈,又是我提前准备好的;最后是综合,我感觉我综合没有回答好,老师们比较注重专业素养吧,希望我能多用本科所学的专业知识回答,不过我好像都忘了,感觉说得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回答显得很单薄。不过好在面试很快结束了。早死早超生吧,九点左右开始,九点二十多就结束了,我后面就没有等待的焦灼心情了,还挺好的。

后来,看到最终排名,嘿,我复试居然还不错,最后综合排名还前进了几个,挺高兴的。当时看着老师们严肃的表情,我以为后面回答废了呢,不管是表面的淡定,还是后面的东扯西拉,幸好,我稳住了。

关于初试的几点建议

第一,关于政治,考了两次政治,考得一直都还行,政治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回报。我的策略是,前期徐涛老师强化课加练习集(肖老1000题),中期腿姐技巧班及后续相关课程,后期腿姐背诵笔记,各种名师预测卷和押题卷都来一份,最后考前以肖四和腿姐押题班的大题思路为主,多背多理解,有时间的话再看看其他老师押题卷的大题思路。看着多,主要在于记思路和框架,主推腿姐后期各种课程,对写后面大题大有帮助,即使在没有背到的情况下,仍有话可说,有主题词可写。

第二,关于英语,我考的是英语一,只说对它的感受和建议吧。我觉得英语考查的就是单词,作文,和熟悉感。首先,如果单词记得差不多了,那阅读基本还混得过去(当然不排除有些语法很差的同学,需要另外加固语法),四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都属于阅读问题,所以一定要多背单词,一直背到考前,一定要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感。其次是作文,大作文和小作文既不要太随性所欲,等着考场临场发挥,也不要太拘泥于模板,总之就是要总结归纳成自己的主题模板,不要搞一大推主题词作文,然后背不完,背得心烦,背到摆烂。作文背诵一定要早点开始,差不多十月中旬就可以背了,一直背到考前,并在考前半个月不断默写。最后,我所说的熟悉感是练真题,做好规划,考前一定要多练几遍真题,就算是记住了真题答案,也需要在考前那半月严格按照时间进行模拟,我就是考前两个月就只背了单词和作文,然后到考试时考崩的,完全没有熟悉感了,整个过程太慌张了,时间完全没有规划好。

第三,关于数学,数学怎么说呢,我一直以为我数学还可以吧,高中文科数学基本都是130左右,高考考了131,然后大学高数满分,线代优秀,概率论良好,结果考研考了两次,都不咋地,所以现实大概是数学不怎么好吧,或者我的脑子太死板了,学不来灵活的东西。第一年盲目自信,还专攻难题和偏题(现在想想,真是脑阔秀逗了),结果基础没打牢,计算能力又不行,会写不会算。第二年主攻基础知识和计算题,效果还行吧,好歹有一点点进步。我考研数学也不咋好,建议也给不了多少,大概就是如果基础打牢,计算能力多练,真题多做几遍,应该能保证数学不会太拉胯吧!

关于专业课建议

首先,说一下我今年考的新疆大学工商管理学硕这个专业的背景,我们这一届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一是将之前五个专业合成一个了(竞争力似乎变得更大了)。第二是得分似乎不像往年那样,高分居多了,整体分数应该有了一个10到15的下滑趋势(我们这届如此,暂时不知道下一届情况如何)。第三,题目考查更加广泛和灵活。

其次,说一下我准备过程和考试心得吧。

这次专业课,我咨询了我的好朋友和另一个考这个学校的同学,她们是上一届考的,考得非常好,一个130,一个133。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基本清楚了备考方向,所用资料,补充知识点,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结合我个人经历,关于专业课,我有如下想法:第一,如果时间来不及了,基本不用看书了,直接背背诵笔记吧(不过需要根据书补充一些知识点),主要背诵主要是罗宾斯精练笔记(找学姐买的),搭配圣才笔记(网上自己买的),然后结合大纲总结笔记里面没有的以及多频考点,最后是历年真题模拟,背诵和总结。第二,今年考题风格感觉不止考了罗宾斯,还考了一些周三多上面的知识点,所以还需要大概看一下周三多笔记(比如相关圣才笔记,这点我没有做到,所以考试时感觉有一些不太熟),其实这两本书也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以补充的内容应该不是很多,当然重复内容还是以罗宾斯为主。第三,整个考完有一些想法,除了名词解释(简答题也是多个名词解释组成的)外,基本都是材料分析题,所以主要看框架,看逻辑,看创新点(或者说宏观思维),我所理解的(当然不一定对,但这样回答大题一定是有话可说的),我所说的框架是关于这个材料主题或者题目设问角度,是不是可以从某个知识点所在的框架进行回答,这样会比较全面。然后是逻辑,文科类基本所有题目都需要分条分点回答,除了知识点本身的框架逻辑外,一定要分好点进行回答。最后就是创新点,这浅谈一两点即可。

一般而言,各题型答题思路:

(1)名词解释:解释词(这个词可能有多个)本身及相关一两点内容。比如,事务型领导者,是不是可以考虑,领导者,事务型领导者,以及相对应的战略型领导者。

(2)简答题:除了按知识点本身的框架进行回答外,还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尽可能举某个典型案例)。比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不是可以考虑,组织,组织设计是什么意思,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如何做好组织设计等。

(3)论述题,就相当于一篇小论文,更是要用好“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路了,一般“是什么和为什么”在第一问,“如何做”在第二问,第二问首先解释题目中名词,然后回答题目本身,最后引用某个典型成功或者失败案例;第二问除了问答题目本身外,更多需要发散性思维,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给出一些补充建议。

(4)案例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我觉得这两者差别不大,答题思路差不多),首先还是解释题目中所有相关名词,其次结合材料回答题目本身(原理加案例或材料分析),再次,谈谈自己对案例或材料中的做法,优缺点之类的,最后分析原因(主观和客观上,失败的或成功的原因)或给出相关建议(一般是先归纳总结案例或材料中好的做法,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给出创造性建议,多角度,自圆其说就好)。这里的案例或材料分析很重要,所以要仔细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值多,还需多花时间阅读和总结。

最后是关于专业课的几点小心得:

第一,越早背诵越好,然后一遍一遍重复,即使分值普遍下降,只要打好基础,背了大概,取得平均分数应该不难。

第二,如果时间允许,建议抽时间在初试之前看一下那个复试的企业管理书籍,只看框架即可,总结好框架,再背初试笔记,会更加清晰,思路也更灵活。(复试看这本书时,感觉这个框架真的简单明了,可以应对很多大题,必要时还可以成为多角度的回答)。

第三,多看看早年真题,虽然近几年考得是热点,但我考的那套卷子似乎有好几道考到了早年真题,所有真题一定好好好背吧,要是觉得太多了就早点背。我居然觉得有一些早年真题有点偏,考得少,就没怎么用心看,结果全考到了,幸好本科有一点基础,不然废了。

第四,如果有可能,看能不能找到新疆大学本科生关于管理学专业课的课件,听说这个作用还蛮大的(我当时没想到,唉,懊悔啊)

第五,如果复试时间不太充裕,也许大概可能不用看计算题部分,因为二十分钟左右的面试,如果真的考中级微观经济计算题,估计一道题就考过去了,感觉没必要吧。

以上就是我对考研的全部感想,写得有点多,也很凌乱,因为是趁着白天上班摸鱼时一点点写,然后晚上熬夜一点点地写的。

起初,本来是不想写的,因为觉得自身似乎考得也不高,成绩也不是很优秀,各科也没有很拔出的地方,谈建议谈心得有点好为人师了。

不过想来想去,我还是想认认真真地写完这篇考研心路历程,毕竟是对我过去两年的艰苦学习的总结,也值得纪念。同时这个过程中的弯路和险坑也有不少,希望考研的可人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干货,实际的分享。

考研不易,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上岸,考上心仪的学校。

考研加油,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