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均衡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地壳均衡
isostasy
1749年,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 (P.Bouguer)在南美的秘鲁测量子午线弧长时,发现安第斯山脉的巨大质量产生的引力似乎特别小。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1854年英国大地测量学家普拉特 (J.H.Pratt)分析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大地测量结果,发现实测的垂线偏差值比由可见地形质量算得的数值要小得多。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假设地壳的密度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并认为山脉象发酵的面包一样,是由地下物质从某一深度向上膨胀形成的。1855年英国天文学家艾里(G.B.Airy)推论,象喜马拉雅山这样大的山脉,物质的重量是不能由地壳来支持的,必定从地壳以下的某一深处就开始得到支撑,因此他认为地壳物质就象浮在水中的木块。木块高出水面越多,相应地陷入水中越深。1889 年,美国地质学家C.E.达顿第一次提出地壳均衡这个词,并作了详细的讨论。20世纪初,J.F.海福德、海伊斯卡宁(W.A.Heiskanen)和韦宁·迈内兹(F.A.Vening Meinesz)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普拉特和艾里的假想,形成3种地壳均衡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