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武状元怎摸回事

据说清朝有武状元

中国武举制度述略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因为武科既没有“题名碑”制度,也很少有专载其事的书籍,对整个清代武科概况,包括武科鼎甲情况,往往不能言其详。幸好近人朱彭寿曾做过一番统计,留给我们一份珍贵材料。加上还有其它方面的材料,使我们对清代武举鼎甲情况大致有所了解。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因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名次 省份 武状元
1 河北 32
2 山东 13
3 浙江 8
4 江苏/汉军旗 6
5 山西/河南 5
6 广东 4
7 甘肃/福建/满军旗 3
8 江西 2
9 陕西/四川 1

河北省武状元最多,一省独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武榜眼、武探花也比别的省多。这与河北省民风尚武分不开。所以清朝对河北省的武举选拔特别重视,乡试名额总比他省给得多。

陕、甘二省古多名将。尤其是甘肃,虽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自来“人材健壮,强勇者多。” 所以清朝对陕、甘二省总是另眼相待。有清一代,甘肃出了三名武状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肃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而言,这个数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山西的成绩也不错,别忘了人家的人口规模也就是河南、山东的三分之一。再联系河北来看,正所谓“自古能言勇者莫过幽并”!

还有,我们也应该逐渐改掉江浙就是文弱的代名词的偏驳看法,尤其是浙江,其武风虽不如冀鲁,但其他各省能出其右者也不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