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日本武士从形成、发展、崛起到没落的全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武士是公元10世纪在日本兴起的一个特权阶级,也是平民的晋升贵族最快捷的阶级,他们崇尚武士道精神,善于使用弓剑,一直服役到公元19世纪,才被新时代新阶层的诞生而取代。

作为中世纪时期日本军队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对将军(主人)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忠诚,尤其是在主人被击败或死亡的情况下,甚至进行仪式性的自杀。所以武士一直被披上骑士精神和荣誉的面纱,18世纪以来,被人们过度浪漫化。

但实际上,在10世纪以前,武士只是地方豪门贵族的护卫、家丁,并不属于职业军人。平安时期,日本天皇由于讨伐敌对势力失利,为巩固统治,提出向势力强大的地方豪强授予“征夷大将军”称号,以换取他们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于是得到天皇承认的地方势力,为了在战争中保住自己现有的土地利益,开始利用职权扩张势力,建立自己的私兵部队,在不断扩张中,这些私兵成为了一种成熟制度化的组织,被统称为—“武士”。

到了10世纪以后,由于地方势力叛乱不断,天皇的势力无力镇压,地方武士的力量被得到进一步的借用,于是武士开始成为了日本的特权阶级。

12世纪以后,逐渐控制日本朝政的贵族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建立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实施的是世袭的军事独裁,并将日本所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转移到了武士手中,至此以后以武士阶级建立起来的幕府成为了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机构,牢牢把控着朝政,天皇也成为了傀儡。

由于源赖朝的权威取决于武士的实力,所以他不遗余力地确立和界定武士的特权地位;甚至没有源赖朝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自称武士。

在幕府将军之下的阶级是大名,大名大多是平安时期扩张起来,拥有个人领土和私兵的地方豪门贵族,他们臣服幕府以后,相当于欧洲拥有领土的公爵,相当于民国时期割据地方的军阀。

而这个时期的日本武士还十分轻蔑平安时期贵族们的颓废生活,在幕府将军的倡导下,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忠、节、耻、勇、忍”为核心的思想,并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等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他们受雇于大名,帮助大名保卫领土,对抗敌人,并与敌对的势力和土匪作战。

历经镰仓、室町幕府接连被大名们推翻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地大名为了争夺领土互相征战,直到1615年,随着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建立江户幕府(德川幕府)以后,战国时代终于结束。

这一时期以后,日本迎来了长达250年的和平与繁荣,武士第一次承担起了通过民事手段而不是通过军事力量进行治理的责任。

德川家康颁布了 新的" 《军事条例》 ",根据该条例,武士们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武艺练习,而是被要求按照儒家思想平等地进行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并强调了忠诚和责任作为武士道的信仰。武士道还强调节俭、仁慈、诚实和照顾自己的家庭成员,特别是自己的长辈。

在这之后,250余年的和平时间里,武士作为特级阶级,与平民之间有了更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只有武士才可以携带刀剑。

于是这个时期的武士变成了“双剑人”,既佩带短剑,也佩带长剑,以此作为特权的标志。然而,在此之前武士除了靠大名的固定津贴生活,还参与农务劳动。

在这种特权之后,许多武士的物质生活水平实际上下降了。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农民和武士两个身份之间选择一个生活。随着这些津贴的减少,许多下层武士甚至无法养活家庭。

19世纪中期,江户幕府控制下的日本 , 因为饥荒和贫困发生了动乱 ,且被西方国家入侵。

尤其是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远征军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并强迫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之后又被俄罗斯、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强迫签下了不少不平等条约。

于是许多武士在保守派的引导下,开始呼吁恢复天皇的权力。不久后, 长洲、萨摩 等地在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多大名组成下,率先掀起了倒幕派运动,在人民的支持下,江户幕府被推翻。

至此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武士干政事件正式结束。

只是可笑的是,1871年,日本封建主义正式被废除,进入明治维新资本主义 社会 后,因为除国家人员外,任何人不能再佩戴刀剑上街。长达七百年的武士阶级被摧毁,且所有武士的俸禄都由土地被转为政府债券。

以至于封建武士阶层的特权被剥夺,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将日本天皇重新捧上神坛的日本武士,还因此发动了好几次叛乱。

虽然武士道精神在明治维新以后,被摧毁,且在当今的现代日本,武士没有任何官方地位,但在日本人口中,武士家庭的后代依旧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