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这是一本书的书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S.A.阿列克谢耶维奇书写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的口述实录。

      没有亲身经历过总是不知道事件是什么样子的,更是没资格说着感同身受,可是至少我们经历过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这类事情有了皮毛上的了解。还好科技一直在发展、知识也在逐渐普及,人们对于辐射的认识、警惕比之前高了许多,防护、限制污染的能力也许有了提高。

      但不争的事实是:人类并没有避免灾难的重演。无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都没能避免。即便是现在的我们自认为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上,人类还是经历了最惨烈的科技悲剧,而且未来是否会再次发生,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不会。

      题目这句话在序幕的故事里出现,一个消防员的遗孀含着泪说出来的话。事故发生当天,她的丈夫参与灭火,所有消防员们所知道的信息也只是灭火。第二天她得知丈夫重伤住院,不久那一批消防员就被转到了莫斯科一所专门治疗辐射的医院。

      有了6个月身孕的妻子不顾医护人员的反对,亲亲自照料那个在别人口中变成了“核子反应器”。她也许是不知道辐射会对她有着多么深的影响,奋不顾身的陪伴只是因为她爱他。

      这篇序幕文章整个氛围有些压抑,一个深爱着丈夫的妻子眼睁睁看着爱人受尽痛苦离开,最后连棺材都不能拥抱,都不能带回自己的家乡。新生的女儿也饱受辐射折磨,生下来四个小时就夭折了,因为“科学”,小女儿不能埋在墓地里,最后化成了一捧灰降临在死去父亲的脚边。唯一算得上黑暗中的一点光的事情,就是这位女士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人是健忘的,很多时候也有着冷漠,我们更多时候愿意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这无可厚非。每天忙于挤地铁、完成工作,想着三餐吃什么,日常琐事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疲于应付生活之余似乎已经没什么时间关心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人和事。

      《从0到1》里彼得·蒂尔说,现在有一部分人对于未来是持迷茫悲观态度的,于是他们制定计划会更注重季度的而不是年度的(大意如此)。这样的话,这部分人是否就更注重当下、享受当下了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说“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说“只要现在开心就好”,仿佛这种态度成了潮流。

      也许就是像书中说的那样,未来的不确定性太高,我们多数人是抱着迷茫向前走的,都在说走一步算一步。我们能把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身边的一切人事物,能抓在手里的、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存在的东西让我们更痴迷。身边人的体温是真的,看到的笑是真的,品尝到的酸甜苦辣是真的,一天24小时是真的。

      所以啊,趁着还有时间,趁着爱的人都还在身边,趁着一切还都平静安好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吧。让每天的每一秒都过得真切充实,让每一个想珍惜的人都能多有一些回忆。

      这样,即便意外来了,我们要后悔的事情也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