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诗——《春江花月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在写文之前,先拿原诗来镇楼: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七言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由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以 春、江、花、月、夜 这五种事物来表现良辰美景,营造出天上人间、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引人入胜,耐人追寻。

        我们品读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张若虚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春秋鼎盛之时,李白在穿开裆裤,杜甫尚未出生,诗歌发展还找不到方向,一切都在黎明的黑暗中摸索前行。

        《春江花月夜》堪称唐诗开山之作,张若虚借鉴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运用经过齐梁到初唐百年酝酿而成的新诗格律,并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将三个方面的优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后世诗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像一位丹青高手,用清丽婉约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繁花似锦的绮丽画卷:桃花影落,碧海潮生,月光如水,夜色撩人。

        飞鸟归山林,落日入东海。我心上的人,你从哪里来?江潮滚滚,仿佛和大海相连,气势恢宏。一轮明月,在天际慢慢升起,景象壮观。温柔多情的月光洒在目所能及的每个地方,弯弯曲曲的江水绕过芳草丛生的春之原野。月光照亮了花花世界的灯红酒绿,江水涤荡了滚滚红尘的五光十色。

        皎洁的月色、澄明的江天、浩瀚的苍穹和未知的世界,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索。我心深似海,你宛如明月,这般美如画,却遥不可及。这时,随着斗转星移,月亮高高挂起,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进入了一个纯粹的私享静界,让诗人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天地间翱翔。

        对于诗人来说,想象力是比才华更加重要的能力,恰恰张若虚两者兼备。他才思敏捷又想象丰富,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别开生面,富有新意。人生短短几个秋,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却又永远不能自圆其说。皎洁月光下,只有大江东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人情感泛滥,将波澜推向更加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意,流水无情,夜色温柔,别恨离愁。

        诗人仿佛拥有上帝视角,他没有局限于描写江上之月,而是把复杂多变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是情感的宣泄。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到自己的家乡,再回到家人身旁,让情感的温柔善良,来抚慰自己的心伤。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寂寥悠长。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前代的景物诗,诗人给司空见惯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内涵,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大自然的美景,讴歌人世间的真情,将游子思妇的儿女情长进行引申,结合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而形成情景交溶、寓情于理的邈远意境。深邃幽美的自然世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让整首诗篇笼罩在一片空灵而梦幻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春江花月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赞叹不已、竞相传诵,千百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有“孤篇盖全唐”之誉。现代诗人闻一多称其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对其备加推崇。它是由齐梁奢华浮靡文风转向盛唐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江天、皎月、白云、花枝、人影,扁舟,赋予此诗以绘画美;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雁叫声,赋予此诗以音乐美;在结构方面,诗句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赋予此诗以建筑美。这些艺术美感对现代诗人的艺术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徐志摩、闻一多为首的新月派诗人由此提出诗歌的“艺术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一轮光耀千古的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诗歌发展之路。这首名篇横空出世一千多年以来,至今无人能把 春、江、花、月、夜 渲染得这般精彩纷呈。历尽沧桑变幻,诗篇永远流传,江天未老,月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