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的下一句到底是“毛将焉附”还是“毛将安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1-2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内乱出逃后,求秦国支持他当晋国国君,事成后以五座城池作为酬谢。后来,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当上国君,却不履行诺言。不久晋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又向秦买粮,秦国不计较夷吾背约失信,慷慨地答应了晋的要求。
第二年,秦国收成很差,刚入冬就发生饥荒,秦王派人到晋国买粮。晋惠公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认为不妥,他说:“这样背弃恩惠,不仁不义,把道德全丢掉了,当我们一旦需要援助,谁来帮我们呢?我们还怎样保卫国家?”另一个大臣虢射却说:“晋国不割五城给秦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不解决,只答应卖粮,就好比只有毛没有皮。没皮毛又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原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已背了约,再卖粮给秦,也不能平息秦国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
晋惠公没有采纳庆郑的建议,听信了虢射的意见。庆郑叹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要后悔的。”果不出庆郑所料,第二年秦晋发生战争,晋惠公做了秦国的俘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其他枝节问题,也没有用处。
第2个回答  2018-03-31

“皮之不存”的下一句是“毛将焉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将无法存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出处:《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者:刘向

原文: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释义: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把皮衣反着穿,皮衣的毛向内皮朝外,还背着柴禾。于是就问:”你为什么把皮衣反着穿呢?“ ,路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的毛,怕把它弄坏了。“ 文侯就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想想,如果皮衣的皮坏了,那么那些毛又能附着到哪里呢?“

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所有的官员都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却不知道如果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的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知道: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字义:  焉:哪儿。   附:依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12
毛将焉附是成语,
毛将安傅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内乱出逃后,求秦国支持他当晋国国君,事成后以五座城池作为酬谢。后来,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当上国君,却不履行诺言。不久晋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又向秦买粮,秦国不计较夷吾背约失信,慷慨地答应了晋的要求。
第二年,秦国收成很差,刚入冬就发生饥荒,秦王派人到晋国买粮。晋惠公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认为不妥,他说:“这样背弃恩惠,不仁不义,把道德全丢掉了,当我们一旦需要援助,谁来帮我们呢?我们还怎样保卫国家?”另一个大臣虢射却说:“晋国不割五城给秦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不解决,只答应卖粮,就好比只有毛没有皮。没皮毛又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原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已背了约,再卖粮给秦,也不能平息秦国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
晋惠公没有采纳庆郑的建议,听信了虢射的意见。庆郑叹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要后悔的。”果不出庆郑所料,第二年秦晋发生战争,晋惠公做了秦国的俘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其他枝节问题,也没有用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4-01-12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