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才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我想你的根据也许是因为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所以认为她是女主角吗?湘云是女主角,但是算第三女主角,排在黛玉和宝钗后面。其实论戏份,她还没王熙凤的多。
第2个回答  2013-10-14
首先我认为通过一僧一道开场白其实就已经定位女主角为林黛玉了,再加之判词中无可代替的首席位置更巩固了她的地位,也许我们可以说黛玉和湘云是两个极端的分体,也许就是一个人身上分化来得,可是作为曹雪芹本身更倾情于林黛玉,因为她的出尘脱俗,不为世俗观念所浸染,不会为所谓的功名利禄所沾染,这就是曹雪芹思想灵魂最好寄托的人物,因为她出自女儿身,甚至比贾宝玉更清澈纯洁,因为女儿是水做的。以下是众说纷纭的相关资料:1、用林黛玉原型定位女主角地位。据有关资料记载,林黛玉的原型真名叫李香玉,是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子、两淮盐课李鼎的掌上明珠。李煦即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雪芹祖父曹寅逝世后,由其子曹连生继任父职,不满三年,连生死于京师,曹雪芹就是他的遗腹子。 曹雪芹祖母李氏视雪芹为宝贝,每年到苏州探望年近九十的文氏太夫人时,必携同前往,常寄居于李鼎家拙政园。李鼎之女香玉与曹雪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自在意中。康熙末年,不幸李鼎夫妇双亡,膝下仅遗香玉。此女聪明伶俐,颖慧过人,深得雪芹祖母钟爱,便接她去江宁织造署,由其祖姑母加以抚养。
但好景不长,自雍正登基,宫廷竞争,报复异已。李煦首当其冲,革职查抄,家世荡然,至此香玉已孑然一身,无家可归,长期靠曹氏庇荫。更不料雪芹家六亲同命,不到五年,即遭抄籍厄运,在江南七十多年的家世被连根铲除。
一七二八年春,曹氏全家迁京,香玉随之。曹氏尚得亲故照料,但香玉寄人篱下,不免郁郁寡欢,加之其生来多愁善感,虽有雪芹温存宽慰,然年岁渐长,终身未遂,忧思难平,不到几年,竟香消玉殒。
雪芹为此悲痛大哭,故着《红楼梦》一书,以资纪念。 2、周汝昌先生把女主角定位于王熙凤。《红楼梦》从乾隆年间的版本起,都给读者一个印象,书中的两大主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周汝昌老先生告诉我们,贾宝玉真正娶的人不是薛宝钗,而是史湘云。而史湘云在全书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她是不是《红楼梦》的主角人物呢?在周老眼里,《红楼梦》的主角有两位人物: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王熙凤,因为《红楼梦》全书有两条线,一条是“家亡”线,一条是“人散”线。围绕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兴衰际遇来写的,是“人散”这条线上的主角,这是贾宝。而另一位是“家亡”线上的主角,既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林黛玉,也不是金玉良缘中的薛宝钗,而是“人未至而声先闻”的王熙凤。王熙凤之所以有资格号称全书的两大主角之一,是因为曹雪芹在写书的时候,说到凤姐就常涉及宝玉,谈到宝玉有时也有凤姐。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境界如秦与越,看起来各不相涉,实际上是呼吸相关。周汝昌在《红楼小讲》一书中是这样总结的:例如开头写东府小宴,是凤、宝同往;探望可卿之病情,又是凤、宝同往;秦可卿丧讯传来,立刻过东府哭吊的,又是凤、宝同往。以至为可卿送殡,同在城郊下处暂息的,也还是凤、宝一起。再看马道婆作法,所害何人?正是她他嫂叔二位。到贾府事败,一同入狱,贾芸,小红前去探慰的,仍是凤、宝二人。我说雪芹的小说,主角有两个,是为熙凤与宝玉。王熙凤作为“家亡”一线的持“纲”者,在贾府摇摇欲坠,无任何一个男性有能力力挽狂澜之际,用一己之力支撑着将倾的大厦。本来,以王熙凤之才智不仅可以挽救贾府,而且可以用谋制敌。可叹的是,她学而无术,识短贪利,所做的错恶之事给敌人留下了把柄,成为日后致于她死命的雷区。王熙凤有贪利,严苛的缺点,但是,她拿公众的“月例”钱去放贷生息,是为了给大家庭挣点银两,以备应急之需。她自己并没有克扣一分一厘。按时与众姊妹发放“月例”,从无拖欠的不义行为。就大体而言,她为宗族,家人,儿孙的富足安定的生活操碎了心,在政治变故的灾难来临之际,她深感忧虑。在这两点上,不管是论才,还是论德,王熙凤都可称为“脂粉堆里的英雄”。作为秉承正邪两赋而来之人的王熙凤,又是《红楼梦》思想纲领的代表人物。她曾在刘姥姥两进贾府时娇贵尊荣,又在刘姥姥三进荣府时败落凄惨。秦可卿死时,就王熙凤和贾宝玉最先被惊醒,似乎在暗示着凤、宝二人听到了家亡的丧音。秦可卿一死,王熙凤的知音没有了,她痛哭,她悲绝,却也把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秦可卿曾经托梦给王熙凤,告诫她树倒猢狲散,需早做准备,而王熙凤偏偏未听,最后落得一个《聪明累》曲子中的结局:世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王熙凤为了贾家操碎了心,庇佑着贾家上上下下富贵安宁的上百口人。但是,不管是家道存亡,还是人员聚散,知其心,懂其意者,微乎其微。难怪王熙凤的判词里说: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二字合起来,是一个繁体字的“凤”字,点出王熙凤的名字,又比拟其才能杰出。“一从”是说王熙凤嫁给贾琏后“三从四德”,事事听从贾琏,没有不依之处。王熙凤在办理秦可卿丧事时表现出来的管理及筹划能力,和一张讨人喜欢的巧嘴,深得贾母的喜爱,对她是依赖倚重有加。同时,她身上闪闪发光的优点,也是引人生妒的根由,如贾赦,刑夫人本是凤姐的亲公婆,却偏说她奔了高枝儿,为二房效忠而不顾大房的私利。而且在周围人的挑拨下,常常一有空隙就专门找凤姐的毛病。“二令”,是指王熙凤在贾母的宠护信赖下,渐渐位高权重,成为贾府一个发号施令的重要人物。但凤姐的严苛,“二令”是个“冷”字,又让婢仆下人们报怨。后来,贾环跟贾赦,邢夫人勾结起来陷害凤姐,两府的下人也都伺机而动,趁势报复,落井下石,事端蜂起。“三人木”,人木是个“休”字。上有人妒,下有人怨,一个未育男婴的凤姐却将尤二姐及其腹中男胎一并害死,犯下了断人宗祀的罪大恶极的错,让邢氏与秋桐有借口逼迫贾琏休了凤姐,回到金陵娘家,一从二令三人木,讲的是王熙凤的一生,同时,也展露了贾府的兴衰荣辱,凤姐成了家庭兴亡的主要代表人物。王熙凤在个人际遇上有着上面讲的“三阶段”,宝玉在个人情感问题上也有“三阶段”。黛玉未嫁而夭亡,宝钗成婚而早卒,湘云别适而为孀,几经曲折险难之后,终于与宝玉在外地重逢,相依相伴,了此一生。表面上看,王熙凤的“三阶段”与贾宝玉的“三阶段”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只须想想,我们就会发现,王熙凤可是宝玉实际利益的维护者,王熙凤时时严防赵姨娘贾环母子想加害于宝玉的坏心眼。王熙凤自然就成为赵姨娘贾环的眼中钉,肉中剌,欲除之而后快。凤、宝二人千丝万缕的关联跃然于纸上,不言自明。贾宝玉所遗失的通灵宝玉,后来是凤姐拾得的,在重病期间,将它托甄宝玉转交给了贾宝玉。曹雪芹对宝玉,用了重笔,复笔,映衬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脂粉英雄王熙凤却采用了轻笔,单笔,点到为止的手法,以一个极其简单的“轮廓”映衬着宝玉的形象。凤姐的主角形象是在文本中经多次勾勒,烘托,叠印而成的。两大主角相辅相依,一人动而牵制全篇,演绎了一副世态炎凉的人生画面。3、《红楼梦》真正的女一号:香菱- -1)亦真亦幻著红楼
《红楼梦》中有很多真真假假遮遮掩掩的文学手法,脂砚斋曾说作者很"狡猾",读者不要被他"瞒过"。故事从"甄士隐"(真事隐)开始,"甄士隐"在梦中到"太虚幻境"识通灵宝玉遇到一僧一道,醒来后抱着女儿(香菱)又遇到僧道二人,再次听到"太虚幻境"之语,那僧见了香菱"大哭"并说"舍我罢,舍我罢"。------僧道二人和太虚幻境将宝,香联系起来。一真一假开篇全书,后又贯穿全书。
2)绛珠草是何人??
多年来,几乎所有读者,包括脂砚斋也认为"绛珠仙子"映射黛玉。但是证据呢?林黛玉之"林"是作者为"隐真事"的障眼之法。绛珠草是"草胎木质",而黛玉是玉,宝玉说"西方有石名黛""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这都强调宝,黛之间是石头和石头(玉和玉)的关系。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香闺绣阁"中所看到的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此人是兼宝黛之美的"可卿",根据中国的姓名文化,字"可卿"与名叫"可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警幻仙姑说:"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妹子)",秦可卿是宁府的,其妹"可卿"者不是秦可卿,应是已经进荣府的香菱。周瑞家的也说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香菱的故事也是从"太虚幻境"开始的,荣府中只有她才有资格称"太虚幻境"为"旧景"。
绛珠仙子是草,英莲的"莲"是草,香菱的"菱"是草,"莲"与"菱"都是长在水中需要"雨露滋养"的。香菱"平生遭际实堪伤"中包含着数不尽的眼泪。
3)辨"奇缘"观"判词"
宝玉与黛玉是嫡亲表兄妹,黛玉进贾府后与宝玉朝夕相处,吃住一起,算不上什么奇缘,他们之间的结合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相比之下,香菱与宝玉的相遇才称得上是"奇缘",此二人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永无结合之望,只得"空劳牵挂"。
宝玉观薄命册时打开副册所看到的判词是香菱的,《红楼梦》里有"假作真,真作假",同样也有"正为副,副为正",正副颠倒,副册中只写了香菱一人,恰为"冠首",恰为真正的正册。
4)送宫花与惜花人
第七回中有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香菱奉薛姨妈之命捧出十二支宫花,这其中最后一朵到了宝玉手里(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的"冷笑"令脂砚斋不解("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其实,这是作者用笔之狡猾,实际上这支花林姑娘并没有接受而是实实在在到了宝玉手中。"惜花之人""相逢"是也。
再看"家住江南姓本秦"一语,秦可卿并非"姓本秦",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这暗示上文所述"太虚幻境"中可卿者并非贾蓉之妻秦可卿。
二十八回中宝玉看到黛玉葬花,心想:"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是宝玉的姨家姐姐,袭人是其贴身大丫鬟,香菱何以置于二者之间?可见,香菱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足以和钗,袭相并。根据书中所述,香菱和宝玉此时并未说过话,却引起宝玉之"恸",看似作者疏漏之笔,却有着很深的用意:宝钗与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袭人与宝玉有"云雨情"之试,香菱与宝玉是有很多"真事隐"的。
5)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六十二回中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子叫一个男子瞧她的裙子已经是超越礼法了,且香菱此话随口而出,足见宝,香二人关系之亲密。一个"情"字意味深远。
6)群芳夜宴巧安排
群芳夜宴是为宝玉祝寿,宝玉是主角,且看俞平伯所作的坐次图:黛玉 李纨 宝钗 探春
湘云 宝琴
宝玉 香菱
袭人 芳官 碧痕 四儿 春燕 秋纹 麝月 晴雯
与宝玉相对的坐次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在行酒令时香菱"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并蒂花遥指前回"并蒂菱"("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此并非闲来之笔。又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可见群芳宴中香菱地位之重要。(群芳宴中所擎之签均有深刻含义)
7)宝,香相会紫菱洲
第七十九回中香菱与宝玉在紫菱洲相见,香菱说:"才刚我们奶奶使人找你凤姐姐的,竟没找着,说往园子里来了。我听见了这信,我就讨了这件差进来找他。遇见他的丫头,说在稻香村呢",根据徐恭时所绘的《大观园平面示意图》,紫菱洲并非通往稻香村的必经之路。作者以旁的原因说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紫菱洲是大观园中的一偏僻处,"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且"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香菱主动讨差却绕道去紫菱洲,此有多少"真事"被作者"隐"去。这一段中香菱与宝玉的对话也有些对不上号,香菱说"今日忽然提起这些事来,是什么意思!","这些事"是什么事?无从得知。当宝玉听说薛蟠娶亲的事后,"怅然如有所失,呆呆的站了半天,思前想后,不觉滴下泪来,只得没精打彩,还入怡红院来。一夜不曾安稳,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次日便懒进饮食,身体作热。"足见此事对宝玉震动之大。
一部红楼多少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中滋味谁能解?
第3个回答  2013-10-14
肯定不是啦
第4个回答  2013-10-14
见过出场次数这样少的主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