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速公路为何在最初规划时是二级公路,后来又改建为高速公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5

1913年,湖南开始修建中国第一条汽车专用马路之际,四川便有了修筑成渝马路的构想,但政局动荡、战事连连,导致工程时断时续,耗费长达9年,直至1933年才完成了440公里的成渝马路,后更名为成渝公路。这条公路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曲折。


1934年,成渝公路沿线首次设置了道路标志,如“转弯危险”、“慢车”、“下坡危险”等彩色木牌,以及各场镇、码头的地名标牌,这些都是四川公路里程碑式的创新。1937年的整修使得公路里程缩短了30公里,尽管之后不断维护改造,但道路特征仍旧是弯多坡陡,行车条件艰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成渝公路成为战时运输的关键。1939年,交通部拨款290万元用于改善桥渡设施和重庆至青木关段的路面工程。1943年,又投入300万元改善重庆至壁山路段,公路建设在此期间得到了重要提升。


然而,抗战结束后,随着军、公、商汽车的撤离,仅靠养路费难以维持公路的养护,公路状况急剧恶化。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球溪河大桥等重要桥梁被毁,对四川公路交通造成了严重破坏。


转折发生在1995年,全新的成渝高速公路诞生,它克服重重困难,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开掘山洞,最终建成了全封闭、全立交、四车道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高速公路最初的规划仅是二级公路,经过1990年的一级公路改修,1992年的升级决定,部分路段实际并未达到高速公路的标准。


扩展资料

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是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公路途经四川盆地腹心地带,连接成都、内江、重庆三大工业城市,途经14个县(市)区,设计为全封闭、全立交、设中央分隔带、单向行驶的四车道公路,路基基宽度21.5米至25米,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设计交通流量每昼夜4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