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08
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人体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线片都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只是生活中这些辐射量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原子核的辐射。全身照射超过100拉德时引起急性放射病,局部急性照射可产生局部急性损伤,如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细胞暂时减少、造血障碍、皮肤溃疡、发育停滞等。全身长期接受超剂量的慢性照射,可产生慢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热效应”的时间长度及辐射源强度。距离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辐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10倍时,辐射量会减少100倍。
平时接触电磁辐射较多的成年人和儿童,可以多吃油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对于电磁辐射损伤的治疗主要以抗辐射药物治疗为主。如我国新近以中药为原料研制的安多霖胶囊,即可作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损伤的防治和保健用药。
任何能量在空间的传播都叫辐射,包括各种电磁波。与核能相关,能够伤害人体的辐射又叫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也就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都是高能光子),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都是带电粒子辐射),中子,等。
自然条件下,空气,人体自身,土地,建筑都有放射性辐射,叫背景放射性辐射。人体一年接受到的背景放射性辐射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不同地区略有差别,比如北美大约是3,澳大利亚大约是1.5。中国近期的背景辐射是3.1,明显高于全球平均,与中国近几十年重工业化,大量采矿,采煤,开采地下水等有关。
人体对放射性的耐受能力比较低(越高等的动物对放射性的耐受力越低)。图1是不同剂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一些关键事实:
1、 放射性辐射都有伤害,剂量越大伤害越大,没有安全值。“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有益”没有根据。
2、 对于癌症,辐射伤害的效应是累积性的。
3、 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伤害(300到400年背景辐射),癌症患病概率提高5.5%(绝对值,即如果本来患癌概率是30%,增加5.5%后就是35.5%)。
4、 涉及辐射伤害的设施(环境)安全标准中,普通人一年接受的额外辐射不能超过5毫西弗,专业人员一年不超过50毫西弗,五年总和不超过100毫西弗。
5、 短期内接受到100毫西弗以上的照射,就可能患急性放射病(淋巴细胞,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烧,等)。
6、 短期内接受到3000-4000毫西弗照射,30日内致死率为50%。6000-7000毫西弗致死率为99.9%。
7、 吸收到人体放射性元素引起的内照射危害远远大于外部照射,特别是α辐射(氡,镭,铀,钍,钚等重离子及其衰变链元素上的辐射主要都是α辐射)。同样能量的阿尔法辐射造成的辐射伤害是β和γ辐射的20倍,一般阿尔法粒子的能量还是β和伽马粒子的四五倍。所以内照射情形,一次阿尔法衰变造成的伤害是一次β衰变的100倍左右。γ辐射一般会穿透人体,损害要小的多。
微观层面,辐射会导致蛋白质变性,DNA断裂,细胞病变或者死亡。大部分DNA破坏会被修复,但是也有一些不能修复。不能修复的DNA破坏就是DNA变异,可能发展成癌症。
一些核专家提出的“适量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说法,正式名称叫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毒刺激效应,radiation hormesis,或homeostasis),即低剂量的辐射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人体自我修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该说法在不发生DNA变异的条件下是可能的,因为细胞死亡会刺激免疫系统。但是DNA变异概率正比于辐照剂量,终生累积,因此负责制定辐照损害标准的权威机构,如联合国电离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等,都不认可这一说法。核能界,如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WNA)的相关网页就强烈暗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辐射伤害与剂量线性相关无最低阈值(Linear no threshold,LNT)理论在WNA被指为“假说”(hypothesis)。法国科学院也有一篇报告部分支持这一说法。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