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明后妃,聊朱厚照和他的女人们,看正德年朝局的繁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大明后妃,我们讲到了正德年。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贪玩,身边也永远围着各种各样的美女,再加上他常年不住大内,所以武宗的后妃确实没什么可以讲。

但正德朝又是明代 历史 上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所以不妨以武宗身边的一些得宠女子为视角,说说武宗的事情和朝局的纷乱。

因为史料的匮乏,我只选取了几位女子的事迹,我们权当扯闲篇,聊到哪算哪。

朱厚照一生,临幸过的女子数量应该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单单被塞进浣衣局随时等候皇帝召见的小姑娘,就已经人满为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浣衣局一年要用到的柴火数量竟到16万斤,这是有史可查的。

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豹房,镇国府这样朱厚照长期居住的地方,里面更是填充了中外各地进献的美女。 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进献,而不是搜罗。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朱厚照的后宫,我们能确定被册封过的高阶后妃,只有三位。她们分别是夏皇后,吴德妃,沈淑妃。这三位女子,都是在正德元年朱厚照大婚的时候册立的。

说来也凄凉,三位有正牌身份的女主,在正德年却一直都是冷板凳上的常客。且三人与外朝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我们的主角并不是她们,可毕竟是有名份的主,在这里稍稍提过,以示尊敬。

第一位女子,马氏。

马氏是边军将领马昂的妹妹。马昂因为犯了过错被停职调查。这种事情可大可小,马昂就到处找关系托人,钱没少花,事却一直没实质进展。恰好武宗巡边,恰好陪侍的人员中江彬,恰好江彬也是边将出身。

马昂与江彬是旧识,便想走江彬的路子。二人想来想去,准备投皇帝所好,进献美女。马昂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妹妹献了出去,即马氏。

当时的马氏已为人妇,且怀有身孕。我估计武宗是觉得新鲜刺激,再加上马氏貌美,熟于骑射,又能讲蒙古语,很投武宗的脾胃,就把马氏收了带回豹房。

之后马昂就飞黄腾达,不但没被撤职,还升了官,马家一众人都鸡犬升天。只是不知道在升官的名单中,有没有马氏夫君的名字。

马氏得宠的时间并不长,据说朱厚照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就开始疏远马昂,顺带也冷落了马氏。具体是什么事情我实在不想说,一来这事不一定真,二来也实在龌龊。

但马氏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边将。

马昂走的是江彬的关系,江彬就是朱厚照身边的得力干将兼生活助理,也是边将出身。

在正德初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整体失势后,也代表了武宗用宦官集团制衡文官集团的时代,暂时终结。这场对抗,看似以刘瑾被诛而结束,实则是武宗大获全胜。

因为朱厚照已经通过“八虎”,完成了执政初期的集权,并且彰显了皇权的威严。武宗要传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今天杀了刘瑾,是给你们一个面子,但你们要是惹急我了,我随时可以扶持第二个,第三个刘瑾出来。

也就是刘瑾被杀之后,江彬等边将开始集中出现在朱厚照的身边。

明代的绝大多数皇帝,在整治朝臣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的宦官,比如正统年的王振,天启年的魏忠贤。另一种能力强点的,基本靠权谋就能挑逗文官集团内斗,比如嘉靖皇帝。

但朱厚照用了一种新的思路,用武将。而且他用的武将还不是那些军队系统中常年待在京师里的勋贵集团,而是在一线作战的边将。这批武将就是武宗选择的“第二个刘瑾”。

与宦官一样,这些基层将领,在朝中没有根基,个人兴衰荣辱完全依赖于君权,而对于朱厚照来说,这样的人是最忠诚的。

京师豹房的三支安保力量,其中一支就是与京军换防的边军,就是由江彬等边境统领。包括后来武宗南巡,安保工作也主要依靠江彬,由此可见武宗对这些边将的信任。

同时,朱厚照个人是有尚武情节的。 著名的“应州大捷”,虽然史官对此役百般遮掩,但仍得承认此战对于蒙古的威慑作用。而朱厚照更是继明初几位祖先之后,大明最后一位敢上马持枪与敌人在一线对冲的皇帝。

这背后,其实有朱厚照对于大明军队体制改革的缩影,也代表了大明皇帝绕过文官系统,重新开始掌控兵权。这一切,同朱厚照与边将的亲近,关系密切。

马氏能够出现在武宗身边,虽有偶然性,但这其中也有必然因素的存在。江彬,马昂等人的得势,其实也是符合朱厚照的施行的整体策略的。

第二位女子,刘氏。

刘氏就是民间戏曲《游龙戏凤》中女主李凤姐的原型。其实刘氏与朱厚照的相遇,并没有这么多的枝节。

朱厚照这次还是巡边,来到了山西偏关。皇帝觉得旅途乏味,便想听听曲乐。但这不是在京城,优质的女乐上哪找去?好办,向当地的藩王要。于是朱厚照就发现了晋王府的歌女刘氏。

刘氏也是有夫之妇,所以先让我在道德上深深地鄙视下朱厚照。 在我的印象中,刘氏应该是朱厚照比较宠爱的一位女子 ,有事例为证。

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要御驾亲征。只是后来因为王阳明火速平叛,所以亲征变成了南巡。

朱厚照离开北京的时候,因为是去打仗,所以没有带上刘氏。但皇帝给了承诺,一旦平叛后,便马上派人来接刘氏,并以一根簪子为信物。

刚离开京师,朱宸濠兵败的消息就传回来了。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消息压下来,大军继续南下。第二件事情,就是派人回京接刘氏。

可簪子丢了。而且大军人多手杂的,又不知道具体丢失地点,一群人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不管,先把人接了再说。可派去京师的人却独自回来,说刘氏没见到簪子,硬是不愿动身。

朱厚照听完,二话不说,带了几个随从连夜回京,一刻不停歇地亲自把刘氏接到了队伍中。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朱厚照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刘氏不见信物绝不动身,朱厚照以万金之躯独自脱离大部队,接回心爱的女子,这要不是朱厚照在后世的口碑实在太差,这几乎又是一出民间的爱情曲目。

在南巡的过程中,有时候朱厚照贪玩,经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皇帝身边的人没法子时,便会请出刘氏来劝朱厚照。每每刘氏一劝,朱厚照都是从谏如流。这也说明了刘氏很熟悉朱厚照的脾气,对这个贪玩的男人很有办法。

甜蜜的 情感 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我相信朱厚照对于刘氏,除了简单的色相追逐,也有 情感 上的投入,不然是达不到上述效果的。

我给刘氏的关键词是,南巡。

在明知宁王朱宸濠之叛已经被平息的情况下,朱厚照仍然坚持南巡。这其中肯定有贪玩的成分在,但我认为也有一系列的政治考量。

第一,收回兵权。

王阳明当时手里是有一支武装的。鉴于皇帝对于文官集团先天的不信任,再加上朱厚照与王阳明几乎没什么交情,平叛之后拿了军权,这点无可厚非,也是做君主应该顾虑的事情。

第二,消除叛乱影响。

宁王的反叛,对于南方地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水一浑,就会有人想趁乱摸鱼。朱厚照南巡,就是为了安定人心。

皇帝要王阳明把朱宸濠放了,朱厚照要亲自再重新平叛。很多人觉得这是朱厚照不靠谱的表现,但我们换个角度想, 王阳明平叛和朱厚照亲自平叛,在政治上的效果是一回事吗? 这么一说,是不是能够理解当时朱厚照为什么把“受俘”仪式看得这么重?

第三,祭拜祖坟。

去南京给朱元璋上柱香,看起来是不是朱家子孙应该做的事情?但别忘记了,宁王叛乱的时候,给出的一个理由就是说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野种。

当然,这是成化年间的旧事,在这里不作赘述。朱厚照到南京给明太祖朱元璋上香,其实有着另一层的政治含义: 老子就是朱家子孙,我现在给我老祖宗请安来了

在封建王权时代,朱厚照的这种政治作秀,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整体而言,南巡对于朱厚照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又能完成诸多政治诉求,又能游山玩水,朱厚照的心情自然是大好。而刘氏这一佳人作陪,对于朱厚照而言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第三位,王满堂。

王满堂这个名字一听就似乎很喜庆,但这位姑娘的人生却充满了悲剧。王满堂是河北人,以貌美而闻名于乡。朱厚照大婚时海选“秀女”,王满堂也被送去京城遴选。只可惜,没选上。

但参加过此次“选秀”之后,王满堂的心气就高了很多。这就好像现在很多参加选秀节目的民间艺人,虽然最后取得的名次不怎么样,但硬是觉得自己是个腕了,各种出场费蹭蹭地往上涨,最后被时代所淘汰。

王满堂也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久而久之,得了心病。因为在梦中梦见自己嫁给了一个叫赵万兴的人,自此荣华富贵,故而把这个梦当作了上天给自己的启示,每天都等着这个赵万兴出现。

王满堂的梦偶然间被一个叫段长的男子知晓。

段长原先是个道士,会一些愚民的“戏法”。为了得到美丽的王满堂,他便找了个和尚演了出戏。先让和尚去王家算命造势,接着自己以赵万兴的身份出现在王家。

事情如段长所料,他顺利地娶到了王满堂。并且继续用王满堂的梦在乡间造势,表示跟着他混日后定能富贵。渐渐地,段长的名气越来越大,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一来二去,干起了造反的勾当,竟然还改了年号。而王满堂也成了压寨夫人。

实话实说,段长的这股势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勉强算是个占山为王的匪帮。要不是后来王满堂与武宗有交集,我估计段长都进不了史书。

后来官府稍一用计,就把剿灭了段长等人,王满堂也被捕。官府刚要处置这群匪首,朱厚照那边传了话过来:把王满堂留下来。

原来王满堂当压寨夫人那会,因为段长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王满堂的艳名也传播开来 。朱厚照也有耳闻。皇帝听说逮捕了这个美艳的压寨夫人,便见色起意了。

朱厚照见王满堂,已经是正德末期的事情了。当时朱厚照已经在南巡归途中落水,此时正在北京养病。皇帝的身体非常虚弱,但仍然强撑着见了王满堂。嗯,你懂的。

所以王满堂很可能是朱厚照驾崩前的最后一个女人。 而我给王满堂的标签是,民变。

封建王朝一个皇帝要是做得不够称职,史家就会以大量的笔墨来渲染君主临朝时发生的天灾异象与百姓的水深火热。

事实上,整个明代二百七十多年,民变一直没有停止过。封建王朝的民变是什么?农民揭竿起义算民变,土匪占山为王算民变,市民聚众讨说法也算民变。

为何如此?明代时这个原因很复杂。 有真的因为吃不上饭的,有闹灾变成流民的,有地方府衙贪腐逼的,有地域矛盾挑起的,有流氓土匪为财的,有为了富贵赌一把的,有被异端邪说蒙蔽的,但更多的是像王满堂这样被裹挟的。

事实上,朱厚照临朝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没这么糟糕。 当初用刘瑾来改革的时候,国家要进行税改,也并未向普通百姓增收过重赋税。相反,正德年对灾区赋税的减免,做得一点都不比弘治年(明孝宗)差。

我之所以用王满堂的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事情不是史书里简单的几个字就能一全概之的。即使可以,史官的笔也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如果你喜爱 历史 ,我希望你能亲自去查阅一些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顺着史官的笔人云亦云。

用马氏,刘氏,王氏三位女子的故事,来拼凑出明武宗朱厚照的“宠妃”情况,其实是不够严谨的。但如果让我写那三位被册封的娘娘,是真的无米下炊了。

所幸,这三位女子还是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再结合正德年的事情,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朱厚照的另一种视角。封建时代的女子,不论幸福与否,终究是当时男权的附属品,她们很难自己去选择想要的生活,想来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愿 历史 的悲剧,不会在今天上演。也愿诸君,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