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于永正老师朗读指导的策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结合《庐山的云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个课例谈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法是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读出感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给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于老师的课例《庐山的云雾》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深入研读,我学到了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读正确是关键

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首要的是感兴趣并熟悉这件事情。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最重要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能够把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是于老师设置的第一个关卡。

为了让学生通关,于老师是如何做的呢?

(一)导入很重要

为了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尝试阅读兴趣,于老师先板书“庐山”,接着通过“听说过庐山吗?”“有人去过吗?”“有没有人在诗中了解庐山的?”等问题及对庐山做简要介绍,让学生与庐山建立链接。然后补充完课题,让学生解读课题,质疑课题,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中找答案?” “有的同学可能想要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于老师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尤其是这句话,于老师只卖了一个“关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正音很必要

在《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于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提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评音,把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于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把学生画出的不懂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次读课文,于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需要老师讲解。”

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于老师不断在学生中间走动,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的关注。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读书的积极性会更高。

学生读了两三遍以后,于老师先检查生字词读音是否正确,接着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出感情。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于老师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并让学生理解“教头”从事的是什么工作,理解课题。接着出示生字让学生自读一遍,通过找到“踉跄”所在的句子,读句子,看偏旁,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让生表演“踉跄”等方法理解“踉跄”的意思。学习多音字,把句子中含有的多音字读正确。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屏幕出示几个带多音字的句子,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读正确。同时了解“什么叫禁军?”;区分了“拨”与“拔”。

正音教学非常必要。正如于老师课例的点评嘉宾特级教师靳家彦所说:

正音教学有三个作用:一是,防患于未然,避免错误读音先入为主,读错了再纠正则事半功倍;二是,边正音,边理解,体现了教师高明的预见性;三是,朗读的第一要义是读正确,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仔细读书,眼到、心到、口到,看似平淡无奇,朴素自然,实则匠心独具,不漏痕迹。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读出感情需善诱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习得。多年语文教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多练习几遍就可以了。但是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老师没有一定的朗读指导功底,一般很难完成此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于老师是高手,有方法,有技巧,见效快。

《庐山的云雾》只有四段,于老师却运用了“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表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看插图读句子”“生生赛读,师生赛读”“教师范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画中感悟,在动作中体会,读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层层深入,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于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语气要自然,要读得像说话那么自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林冲、洪教头、柴进三人的身份不一样的,他们说的话的语气自然是不同的,要把他们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在于老师不断鼓励与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课文读完了,但是学习并没有停止。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品析人物形象。林冲是个怎样的人?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于老师引导学生抓重点段落,抓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在读中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最终得出——“让”。再次品读重点段落,重点词语,读出林冲的“忍让”“谦让”“宽让”。

“洪教头是坏人吗?理由是什么?”学生从“满面羞惭”中感悟到“洪教头有羞耻心,不是坏人”。“洪教头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感受人物形象。如果没有充分的读,就很难有学生精彩的回答。

于老师结合学段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读出感情。高超的教学艺术,令人惊叹。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激发兴趣要重情趣

我们经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软肋。于老师在这两节课中许多做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效果一定很棒。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带语气、表情朗读

在《庐山的云雾》一课中,学生在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时,于老师让学生“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读人物对话时,于老师也引导学生注意把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出来。

朗读时,加入语气、表情朗读,声情并茂,朗读不再是干巴巴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了情感,学生更愿意尝试。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加动作表演读

课堂上,学生一直在正襟危坐,如果能够动一动,学生肯定非常高兴。

在《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于老师请三位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读书。读完后,让一位女生学孙悟空打眼罩远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于老师也模仿孙悟空的动作,师生哈哈大笑,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于老师让学生加动作表演“踉跄”“踉踉跄跄”,也为课堂增加了不少情趣。

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边读边想象并画出想象的形象

板画是于老师的“绝活”。《庐山的云雾》一课中,理解“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于老师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请两位学生把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真是“一画胜百言”。

[if !supportLists](四)[endif]赛读

“赛读”这个环节设计的真是高妙,不仅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还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给“哄”出来了。

这次师生赛读,于老师一开始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找同学替自己比赛,在整个活动中,于老师不断引导、不断激励、不断评价,导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朗读活动,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哄”出来了。最后,于老师出马,读得非常好,但是故意出错,降低自己的水平,抬高学生,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五)课内拓展重情趣

在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时,于老师设计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没有细致的朗读指导,怎会有学生精彩的展示,于老师是我们每一位小语人学习的典范。

另外,通过看录像让学生再次感悟庐山云雾的美丽,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什么情趣。树立榜样,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对众同学的“激”,也是对大将的“励”。

于老师真不愧是“大师”,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有了兴趣,一定会全身心投入的。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恰当的评价更高效

我们的课堂,学生为什么读书兴致缺缺,很多情况下,是我们的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于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还给学生指出了具体课操作的目标和方向。恰当的评价,幽默的语言,有趣的设计,把每一位学生都调动起来了。

[if !supportLists]五、[endif]老师要有较高的素养

有什么样的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一句话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有一定的道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处处体现于老师的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本。研读教材,解读文本,关注学情,放低姿态,抬高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永远把学生装在心里。心中有人,眼中有生,课堂教学就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

朗读指导的策略

结合《庐山的云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个课例谈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