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拒绝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写于找到新工作,尘埃落定后。

【一、求职中的奔波与焦虑】

两个月的求职奔波,暂告一段落。

重新回到早出晚归的生活,每天背着电脑上下班,在地铁和公交上耗三个小时。遇到公交堵车,地铁爆满,除了默默忍受,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悄悄地护紧电脑,由着细细的带子在肩膀上勒出一道道印痕。

去年发作严重的肩周炎还没好利索,如今隐隐有复发的趋势。遂紧急从网上买了个双肩电脑包,期冀能缓解一下肩膀的酸痛。

联想到前几天拒绝了一份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公司的工作,愈发觉得自己在找罪受。离家近的工作,连待遇给得也是极好,实习期6k的工资,并不多见,相比之下,我最终选择的这份每天100软妹币且无任何贴补的工作,实在是相去甚远。

这种心理落差,在入职第一天达到了顶峰。

直接上司出差未归,办公环境亦是略为艰苦。加之我首次背着大包在早高峰挤地铁,未曾预料的拥堵和长时间的换乘,也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的作用。

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让我深深地怀疑自己选错了公司,放弃一份又一份钱多离家近的offer,兴师动众跑这里来究竟为什么?

要知道,我也是经历了两个月的调整,才勉强将自己的求职观念做了新的调整,在工作及行业选择上慎之又慎。

临近毕业,焦虑与恐慌充斥在每一个细胞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找到一份光鲜亮丽羡煞旁人的工作,工资高待遇好名气大,几乎成了好工作的标配。

加之我此前的实习,均是在一些名气口碑皆不错的公司,这些经历找一份大公司的正式工作理应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事与愿违。

春招的失利,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将我为数不多的自信一点点摧毁。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骤然由高到低的落差太大,一时间甚至萌生出强烈的我不适合在北京继续待下去的想法。

适逢“逃离北上广”的言论随着学区房的问题再度甚嚣尘上,这种想要退却的念头愈加强烈,但又不知道回到学校回到家乡自己可以做什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贸然的退却会导致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个代价是我不愿意承受的。

退而不得,便只能咬牙坚持。

【二、转变观念后初现曙光】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

校招基本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我将目光转向了创业公司。

在此之前,我所存在的最大认知误区就是将创业公司与小公司划了等号。认为只有成熟完善的大公司才能提供宽广的平台,体系化的员工培训,清晰明确的晋升通道,甚至一些公司可以提供堪比国企的稳定环境。而小公司体制不甚明晰,缺乏专业训练,实打实的野路子出身,平台更是与大公司没法比。

虽然公司内部的人清楚,腾讯可能也会有能力较差的员工,创业公司也会涌现惊艳绝伦的人才,但公司所代表的平台会在第一时间给人打上标签 。这种固定化的思维无异于同时面对清华学生与专科学生,正常人都会认为清华学生厉害太多是同一个道理。

其实,找工作有时候和升学很像,人人都想进的名企,不啻于高考学生心目中的名校。

正因为这些公司的传奇色彩与光环加持,才有一波波的学生前仆后继,立下了非名企不可的flag。才会在遭遇现实打击的时候,萌生怀疑一切的念头。

一个月前,有个朋友问我:“小木,能进BAT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考进了清华。”这是一个不假思索的回答,仿佛潜意识中最顺理成章的比喻。

整个对话中,我在无比佩服自己逻辑的同时,也将失落埋在了心底。

大概是已经明白,可能这一生,我既无法光明正大地以学生身份在清北听课,也不太有机会重回BAT进修。

对大部分人来说,错过一次机会意味着永久地失之交臂。这种心理状态,现在看来实在是稚嫩到极点,却是在当时情景下最真实的想法。

但事实摆在面前,必须寻求突破。

在转变求职观念后以后,我开始在拉勾等网站频繁投递简历,将重点放在一些前景不错的创业公司上面,很快就收到了回复,开启了一轮轮的面试之旅。

这个结果是未曾预料到的。半个月时间,陆续收到了几家可做保底的offer,这才算嗅到希望的气息。

【三、认识求职 几大误区】

从最初一心只投春招,到扭转心态,关注创业公司社招机会,口口声声喊着自己不愿再实习,却还是选择了一份先实习后谈转正的工作。

心态调整在这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帮助我从求职的几大思维误区中走出来。最重要的一个误区刚刚已经说过,创业公司不等于小公司。

提到小公司,第一反应就是规模小体制混乱,有今天没明天,活在一种浑噩又紧张的状态中。

但创业公司,本身也是分不同轮次的。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是,今日头日作为互联网公司中的新贵,身价倍增,准入门槛一度超越BAT,但实际上也是创业公司,刚刚完成D轮融资。

这是一家日趋成熟的创业公司,却绝非小公司。类似的优秀创业公司还有很多,只是一些公司还不具备校招需求,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会走社招与实习的途径。

应届毕业生加入创业公司,长久地深钻在一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专业水准未必就弱于大公司完备体系下所培养的人才。

这些信息,也是我在多方咨询前辈以后得到的。遇到困境的时候,寻求帮助比故步自封要好太多。

除了这个最大的误区,还有几条也要特别注意。

1. 一份好工作的标准

2. 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

3. 不要活在与他人的对比中。

好工作的标准,除却名气与平台,“钱多事少离家近”也是很多人选择所谓好工作的标准。

我这次找工作,最终也在两个极端的offer中纠结,一个公司待遇好,离家近,工作有一定挑战性;另一份工作待遇低很多,到公司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工作内容新奇有挑战。几经衡量后,我选择了第二份工作,也有了开头的“诉苦”。

这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直到现在,入职3天,我对工作内容越来越有兴趣,可以忽略这其中有关于交通及待遇的不利影响。做出这个选择,是看中了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长与发展空间。

太注重与别人的对比,是我们时常感到生活不如意的最大因素。

这不是短时间能能做到的事情,却是必须要克服的。

有人关心我新工作的情况,唯一可以透露的是,工作内容的确是我非常喜欢的,可以接触新鲜的事物,保持在学习的状态中,虽然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会比较累,但想到成倍的收获,就觉得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