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字仿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请以《读懂杜甫》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2. 仿照社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不要复制 复制不给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改写作文500字

夕阳西下,一片金辉洒向大地。

这边是两 条曲折的小道,路旁盛开的鲜花夺走了人 的视线,蜿蜿蜒蜒通向远方。另一边是被 落日照得碧波粼粼的海面,静谧而幽远。

我与友人静静站立于这如画之景中,谁也 不愿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低头沉思。 唉,友人将要离京了,这已是一拖再拖的 启程之日也终于来临了。

远处传来几只海鸟深沉的鸣叫。渔夫的引 吭高歌引得我抬起了头。

夕阳染红了如血 的天空,遥望五津渡口,只见一片烟雾弥 漫。我先开了腔,故作轻松地说道:“要 说这离别的心情嘛,咱们都一样,谁不是 背井离乡,出来做官呢。

其实也没什么大 不了的,男子汉志在四方。”友人轻轻抬 起了头,牙齿死死得要咬住嘴唇,似乎是 想说什么,但继而又把头重重的埋了下去 ,双手将包袱抓的更紧了。

我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呆呆的立了片刻 后,我轻轻握住友人的手。他也轻轻地抬 起了头,我看到他脸上闪过一道泪痕,他 那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惆怅和不舍。

我们四 目相对,他的眼神流露出真情那是一种凄 别的感伤,仿佛道出了他的心声:“我实 在不想与你们分别。”我读懂了他的心, 微微一笑,紧紧抓住友人的手,轻轻吟了 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 诗仿佛在刹那间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个久 违的微笑缓缓出现在我的眼前,然而其中 却包含了太多丝丝切切的苦意。我分明看 到那眼眶中不住打转的泪珠。

我用幽默的语气嗔怪道:“哎,咱们大男 人可不能像少男少女那样在分手的岔路口 沾湿手巾啊!”友人如释重负般深呼一口 气,喉咙动了动,硬是将泪珠咽下。他用 略微沙哑的嗓音说道:“我走了,保重!” 我送他一个微笑,他也报以一个笑容,那 微笑,美丽而又安详。

猛地,他抽出与我紧握的手,抓起包袱, 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走向那即将启程的 航船,我一路用微笑相伴。 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夹带着几分欢悦。

夕阳柔柔的洒在身上。那阳光,暖暖的, 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