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如果不自杀,等到汉武帝后悔,会不会还有继位的希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事实上,事情走到了那一步,刘据已经走投无路了。要么自尽身亡体面的离开。要么被擒拿后处死,耻辱收场。显然刘据是选择了有尊严的离开。刘据很清楚身为太子擅自起兵是什么后果。他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终生囚禁或者流放千里。还皇位呢?命都无法保住。对于当时四面受敌的刘据来说,他明白自己最终难逃一死。即使汉武帝不杀自己,那么大臣也绝对容不下一个造反的太子。那些和刘据敌对的势力一定会置刘据于死地。所以与其屈辱而死,还不如索性自我了结。至于等汉武帝幡然悔悟,那就更不可能了。 历史 上刘据死后好一段时间,汉武帝才意识到自己是愿望了刘据了。所以说刘据显然是等不到汉武帝幡然悔悟了。

历史 上刘据之所以会擅自动兵,就是因为汉朝著名的巫蛊案事件。而巫蛊案的背后杀手就是想要搞掉他这个太子。所以说,刘据之所以会造反,也是被逼无奈。而他的造反也并不是冲着汉武帝去的。而是那些肆意污蔑他的人。原本刘据的太子之位是牢固不可撼动的。因为刘据的后台实在太硬了。硬到连汉武帝都不得不谨慎对待刘据。且不说刘据的母亲卫子夫卫皇后。就说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和哥哥骠骑将军霍去病。有这么大两个靠山,那地位还不是稳如泰山嘛。

虽然汉武帝也因为刘据的性格不像自己,行事做法和自己的执政风格又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汉武帝一度不是很喜欢刘据。但汉武帝看在卫青的份上也没有过多苛责刘据。甚至还表示日后皇位肯定会是他刘据的。晚年时期汉武帝不再过多理会政事,一切事物都交给了刘据去处理。刘据为人虽然宽厚,但对于法度却极为固执。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卫青去世后,这些不满于太子刘据的臣子,他们认为没有卫青的刘据也没那么可怕。所以他们时常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刘据。正所谓“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汉武帝也就不得不信了。再加上汉武帝和刘据相处时间很少,导致汉武帝对于刘据也开始不信任起来。

后来因为公孙贺父子引发的巫蛊案,导致公孙家势力覆灭,从此刘据在朝堂之上更是没有一个朋友了。但此时巫蛊案却开始越演愈烈起来。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叫江充的小人了。他因为行事作风不被刘据所喜,所以和刘据多有矛盾。所以江充看到汉武帝年老昏聩后,他害怕日后刘据即位清算自己。因此便联合朝中不满刘据的人开始诬陷刘据。并且表示巫蛊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受到冤枉的刘据立刻派人向汉武帝鸣冤。但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也被江充等人给隔绝了起来。刘据见不到汉武帝,而自己又随时有杀身之祸。所以只能起兵诛杀江充一伙人。

本来刘据想杀掉江充后,找到自己被冤枉的证据后再向汉武帝鸣冤。但刘据一起兵,另一边就有人通知汉武帝,诬陷太子刘据要造反。汉武帝当时夜年老昏聩不堪,他大怒一下就命令军队镇压刘据。刘据本身就不是真的造反,结果被人倒打一耙,自己也没有兵权无法调集更多的军队。所以刘据只能逃亡。最终无路可逃的刘据选择了自缢身亡。

刘据死后一年,巫蛊案冤情越来越多。汉武帝此时也察觉到了刘据应该是被冤枉的。他知道刘据起兵是因为害怕想自保,而非造反。但事情已经有了定性,哪怕汉武帝知道错了也不能翻案。但汉武帝后来又受到了田千秋的点播。汉武帝这才醒悟,自己和刘据不仅是君臣,更是父子。他不能以君臣的身份给刘据翻案。但可以用父子的身份给刘据翻案。所以汉武帝下令彻查太子冤案。之后所有在征讨刘据事件中立功之人,尽数被杀。所有诬陷刘据的臣子也尽数被杀,这其中还包括李广利与刘屈氂的家人也皆被灭族。江充更是被夷灭三族。之后年迈的汉武帝为了纪念儿子,特意修筑了一座思子宫,用来悼念刘据。

不会,刘据造反是实据,板上钉钉的事情,天家无情,汉武帝一代英主绝对不会允许有人造反。自己儿子尤其不行,刘据即便不自杀,汉武帝也得赐死刘据。即便汉武帝知道自己错了也得处死太子,然后再找替身鬼,而事后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退一万步说,即便汉武帝不杀刘据,刘据也是罢黜。肯定也当不了皇帝。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皇后卫子夫自杀,当太子二十余年刘据最后自杀 ,后果非常严重,汉武帝借着刘据之死,将拥护太子集团骨干一网打尽,基本上被清扫一空。 汉武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的权力不容置疑。而汉武帝建思子宫不过的掩人耳目。太子刘据自杀以后,汉武帝才会感到后悔,失去了才知道了珍贵 。对皇后卫子夫则是没有感情,汉武帝残忍后世难有,皇帝给自己灭族。 而对刘据来说,太了最正确的政治选择就是自杀。因为他只有死了,给了自己和汉武帝面子,自己一脉后代才有可能活命 ,皇帝不可能有错,有错的只能是别人, 刘据再冤,再委屈,也不能造反,一旦造反性质就变了,一个以下犯上,不孝的大帽子一压,刘据除了自杀一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汉武帝的后悔在哪?刘据自杀是次要的。关键是多年培养的唯一继承人刘据已死,其他几个儿子无论资质,能力,威望都不足以服众,自己已经是日益衰败,体弱多病,帝国的接班人空缺才是他最大忧虑 。汉武帝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刘据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刘据唯一的一个刘病由于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刘询,才得以幸存。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田千秋所言:”子弄父兵“,不过是给汉武帝一个台阶,淡化这场皇室丑闻。 汉武帝后来的一系列行为也是为了证明太子被诬陷。后来刘据亲孙子汉宣帝登基以后,也没有给爷爷平反, 汉宣帝登给祖父刘据上谥号“戾”。曰为:“不思顺受”。就是必须维护汉武帝的政治正确。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是合法的。


卫青不死,刘据肯定地位稳固,无人撼动,可惜卫青早逝。 而对于皇位的争夺(刘据就是为了当皇帝),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要么汉武帝,要么刘据,而且的赢家通吃。 政变注定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结果是刘据失败了。而如果刘据不死,就意味着是对皇权的践踏而无罪,势必动摇国本,国家的政治体系,伦理,道德都要崩溃。汉武帝绝对不愿意见到一个活着的太子,刘据的死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也必须承认,最初,汉武帝没有废太子的意思 (毕竟也没人了),后来事情后来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刘据被逼无奈造反也是出乎汉武帝预料之外。 最后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干。父子之间竟走到今日生死之地,也是人间惨剧。


刘据造反的首要责任人肯定是汉武帝,而对于刘据来说,他只要起兵,跟武帝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冰释前嫌的理由。失败只能死。如果父子二人地下相逢不知作何感想。

刘据没有具备帝王的起码智慧,所以错误的选择了自杀。

杀母留子制度,就是为了儒家帝王的存在而量身定做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刘据而专门制定的。

最初汉武帝还是有一点温情,可能是确立的“废母留子制度”,毕竟他与卫子夫应该还是有充分的感情基础。

废后的方法是常用的“巫蛊之术”,因为这种方法废后并不需要充分的证据,但结果却是卫子夫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及地位,纠集身边的手下进行了叛乱,最后失败,选择了自杀。

这就给刘据一个错误的信号,本来卫子夫的自杀意味着其皇位的稳妥,但他认为是皇位的失去,万念俱灰之下,也选择了自杀。

儒家皇权的稳固,从 历史 唯物主义来看,应该说汉武帝的眼光是非常“稳、准、狠”的,“杀母留子”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皇权制度,后来被汉化的鲜卑民族完全采纳和借鉴。

但这种制度的缺点在于如果继承人年龄过小,或者思想不成熟,就会使皇权旁落,形成外戚专权或者宦官专权。

但它的优点也十分突出,由于杀掉了“皇后”一系的代表,相应的既得利益的“外戚”势力就无法抬头,不需要对抗“外戚”,那么“宦官”势力也就没有成长的土壤。

所以,“杀母留子”制度的关键,就是皇位继承人年龄不能太小,否则容易形成为傀儡帝王,凡是意图控制帝王的,成本最低,效果也立竿见影的就是立年幼的、幼稚的帝王,而那些逐渐成长起来的帝王要学习生存的第一步就是装聋作哑,扮猪吃虎。

刘据继位的希望很大,可惜他没能等到汉武帝后悔的那一天,所以等于是他将遗憾留给了汉武帝。

公元前92年,公孙敬声挪用军费事发,汉武帝将其下狱治罪,由此牵出巫蛊之祸,致使刘据遭殃。

公孙敬声何许人也?论辈分,他喊汉武帝为姨夫,他的母亲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他的父亲是当朝丞相公孙贺,他同太子刘据是表兄弟关系,而他本人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由于公孙敬声挪用军费数额高达1900万钱,又赶上当时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接连失利的结点,所以此举如同火上浇油,使得本来心情郁闷的汉武帝大为光火。

儿子命悬一线,当父亲的不能坐视不管,所以公孙贺为救儿子性命便主动请缨,替汉武帝缉拿杳无踪迹的游侠朱安世。

由于公孙贺的“超常发挥”,所以朱安世很快被抓获。而朱安世在得知自己被抓是因公孙贺“捣鬼”的缘故后,马上于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用巫蛊之术诅咒宫廷的秘密。

汉武帝平日最忌惮巫蛊之术,于是发雷霆之怒,派江充查证。结果罪证属实,公孙贺举家被诛。另外汉武帝的两个女儿也因牵连其中被赐死。这就是巫蛊之祸的由来。



按理说公孙贺家族被灭,巫蛊之祸也该烟消云散,但江充不愿意收手,因为他想扩大事态,制造混乱,好将平日与自己有间隙的刘据除掉。江充之所以敢对刘据下手,其实还有其他三点推波助澜的原因:

一,他捕捉到汉武帝有改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的迹象,所以要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二、汉武帝精神恍惚,认为疾病缠身的根源就是有人在暗中施巫蛊所致。所以他可以趁虚而入,嫁祸刘据。

三、由于霍去病、卫青等人的相继离世,外加公孙贺家族的没落,致使刘据的势力被极度削弱,甚至处于“墙倒众人推”的境地,所以江充也无所顾及地来推一把。

总之,江充认为此时天赐良机,不可错失,于是在征得汉武帝同意之后便开始派人偷偷将“蛊物”埋于刘据府邸四周,然后再大张旗鼓地开挖。结果毫无悬念,江充如愿以偿地挖出刘据施巫蛊之术的“证据”。

接下来,形势对刘据非常不利,因为江充完全有可能征得尚在甘泉宫静养的汉武帝同意,然后将他关入昭狱受审。届时刘据必然凶多吉少,当年哥哥刘荣被郅都逼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更何况自己的“罪状”要重于刘荣,而江充也比郅都阴险刁钻数倍。

所以,刘据思来想去,认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去争得一线生机。因此,在得到母亲卫子夫支持后调动长乐宫卫队,诛杀了江充等人。

但让刘据没想到的是,此举竟然引起京城骚乱,继而汉武帝又在别人的误导下判定他在起兵造反。所以最终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领兵入城镇压,而骑虎难下的刘据只能组织有限的力量抵抗。


由于力量相差悬殊,所以刘据苦战数日后携两子败逃。汉武帝怒火中烧,遂发悬赏令缉拿。最终,刘据被逼杀于湖县泉鸠里一农户家中。

得到刘据去世的消息之后,汉武帝由之前的愤怒转为惊醒,并陷入深深的自责。此刻他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随后,汉武帝马上启动对巫蛊之案的反向调查。结果发现刘据起兵实属无奈的自保,所以汉武帝又将陷害刘据的主谋苏文等人诛杀。

由于之前最大主谋江充已经被刘据杀掉,所以汉武帝又尽诛其族人。另外,汉武帝还将追杀刘据的张全富等人全部灭族。最后,他又命霍光在湖县修建思子台,并前往祭奠,寄托哀思。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种种表现,说明他对刘据之死追悔莫及。显然汉武帝内心里承受的并不单单是丧子之痛,更多的是皇位的继承人的忧虑。因为汉武帝很清楚,在诸子之中,刘据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刘据于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到公元前91年去世,他一共做了31年太子,期间汉武帝从来没有产生过改换太子的想法。由此说明,刘据是一个合格的太子,令汉武帝很满意。

另外,在汉武帝征战巡游期间,刘据一直担当监国重任,从而在大臣们中间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这就好比刘据已经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如培养新人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笔账汉武帝心中算的很清楚。

所以,即便刘据有过错,但也不能改变他作为太子最佳人选的实事。再说,刘据原本就是被江充等人陷害而蒙冤,而汉武帝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之后,还他一个公道也在情理之中。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即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将的次子刘闳封齐王,三子刘旦封燕王,四子刘胥封广陵王,随后派他们到封国就藩。

刘髆生年不详,推测生于公元前110年之后。公元前97年,汉武帝将他封为昌邑王,并派往封国就藩。

刘弗陵出生于公元前94年,巫蛊之祸发生时只有四岁,所以没有封王。


另外,汉武帝还规定藩王不能随意来往于京城。这就是说明,他在主观意识上杜绝了几个儿子觊觎太子之位可能,如此可保刘据太子之位高枕无忧。

公元前110年,齐王刘闳去世。所以在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只剩下了四个儿子,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那么他们谁最合适继承皇位呢?

如果从汉武帝最终选择幼子刘弗陵来看,他们几个都不合适。因为刘旦性格很像汉武帝,所以汉武帝怕他把江山社稷彻底折腾垮台;而刘胥又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勇无谋的类型,同样让汉武帝不放心;刘髆从小体弱多病,汉武帝不敢寄予厚望。事实上刘髆也死在了汉武帝之前。

其实我们无需在意刘旦、刘胥、刘髆被淘汰的原因,只要拿刘弗陵同刘据做比较即可。

而实际上无论从那个方面讲,刘弗陵同刘据都没有可比性,因为汉武帝选择刘弗陵继位,其实是将江山社稷交到了以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首的辅政大臣手中。所以,从汉武帝之后到汉宣帝初期,汉朝的当家人其实是权臣霍光。

因此,让刘弗陵继位是汉武帝在走钢丝,他不可能预料不到结果,但也只能无奈地去赌。因此,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还会冒险吗?答案不言而喻。

汉武帝推行的是一种“多欲政治”,他在位期间频于开疆拓土,征伐四夷,巡游天下,求仙封禅,致使汉朝遍体鳞伤,起义不断,衰落秃废。

所以,汉武帝之后,大汉王朝急需有人来“疗伤”,而刘据同汉武帝的治国理念恰好相反,因此他就是最好的“医生”。

事实上,刘弗陵继位之后,汉朝还是回归了休 养生 息的道路,这就与刘据的为政见解不谋而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结果是由汉武帝冒险换得,事实上如果继位的是刘据,汉朝也不会出现霍光家族篡权的隐患。

所以,汉武帝逼杀刘据是一大败笔,他本人也非常后悔。如果给汉武帝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必然会慎重思考刘据的归宿,毕竟没有人比刘据更合适继承皇位了。

我个人观点认为,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培养刘据作为皇位的最佳继承人选,不仅限于 情感 。在施政理念上,虽然刘据与汉武帝相反,但是汉武帝除了既定方针不变,其方面都交很放心地交由刘据处理。

如果在武帝在位期间把听从刘据的见解,就等同于承认了自己治国理政的路线存在的偏颇,所以汉武帝即便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失误,但也会等到刘据去“翻篇”。但是刘据去世,汉武帝措手不及,只能提前改弦更张,晚年下“罪己诏”的举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所以,汉武帝对于刘据的期待,更多是要他做一位“守成之主”。汉武帝开疆拓土,消除对汉朝的所有威胁,刘据安心治理,恢复国家经济,不需要对外战争,百姓安居。显然,刘据之死打乱了汉武帝的全盘计划。所以,如果刘据没有自杀,待汉武帝后悔,他依然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就算刘据不自杀,汉武帝也不会放过他,毕竟他起兵谋反是事实啊,汉武帝也许顾念父子之情不杀他,也肯定会废黜他这个太子贬为庶人,继位想都不要想啦,可能就是因为刘据自杀,给了刘据后代生机,之后刘据的孙子不就当了皇帝嘛!

汉武帝末期出现了“蛊惑之乱”,汉武帝昏庸了,冤杀了自己的儿子!本来这就是个误会,儿子不用死的,可汉武帝偏偏不信儿子,也就完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啦!汉武帝晚年喜欢修仙吃丹药,皇宫中充斥着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正直的刘据很反感这些人,多次劝解父亲,可父亲不听,父子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而术士也太子刘据之间也是互相仇恨!那年汉武帝出宫修养,术士江充就诬陷刘据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还从刘据家里搜出扎满针的木偶,当然这都是江充栽赃陷害,可汉武帝知道后愤怒啊,派人去调查清楚!而刘据本来的想法就是杀掉江充,然后自首跟父亲说清楚,刘据是杀掉了江充,刚好汉武帝派出去的人胆小,远远看见了皇宫有动乱,就跑回去跟汉武帝说,太子刘据已经起兵造反啦,汉武帝愤怒啊,立刻调集大军去包围皇宫,刘据知道大军过来后,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干脆带兵攻入皇宫造反算了,只是刘据能有多少兵啊,打不过汉武帝的大军,最后兵败自杀了!

就算刘据不自杀,可他起兵攻入皇宫是事实啊,再怎么情非得已也是谋反啊,这是说不清楚的,就算事情搞清楚了,可谋反就是谋反,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必然要依法处理,刘据必然没有什么好下场,杀了刘据,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当然汉武帝感念父子之情,也许不会杀刘据,可废黜刘据贬为庶人,软禁在皇宫也是可能的,继位什么的就别想了,出了这样的事,刘据不可能再当太子,能不被杀已经是万幸了,还想当什么太子啊!就是因为刘据自杀了,让汉武帝感到愧疚,刘据的孙子刘询才能在活一命,在牢里长大,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也称“牢狱天子”!后来汉武帝知道是自己的错,冤枉了刘据,当然皇帝不能认为自己错了,所以当年诬陷刘据的人都被汉武帝给杀了,江充更是被灭掉三族,也算是间接的平反了!

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