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跟抑郁症一样,创伤后应激障碍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普遍得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有报道称,50%以上的普通人群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创伤暴露事件;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人群中大约10%~2O%的人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也就是说,可能跟抑郁症一样,PTSD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普遍得多!

PTSD是一种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典型的创伤性事件包括战争、灾难 (比如地震) 、事故 (比如车祸) 、性或躯体攻击,以及得知被诊断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

PTSD的主要症状是创伤性事件的闯入性回忆。这些闯入性回忆可能以重现的记忆、噩梦或闪回 (在闪回中患者感觉自己又一次身临创伤性情境) 的形式出现在大脑中。

另外,罹患PTSD的个体倾向于回避内心或外界的与创伤相关的线索,这种回避通常会导致情绪麻木或脱离的感受。

患者也体验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这导致他们处在失眠、慢性愤怒、注意力不集中和不断地感觉到危险的状态中。

值得注意的是,PTSD患者表现出了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过多地出现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记忆,同时又很难做到完整地、有条理地提取和回忆所发生的创伤性事件。

那么,怎样才能诊断为PTSD呢?

病程方面要求,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必须体验相关症状至少一个月。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少于三个月,可诊断为「急性PTSD」,否则诊断为「慢性PTSD」。如果症状是在经历创伤事件六个月后才出现的,就可诊断为「延迟发作性PTSD」。

那些经历创伤事件一个月内表现出类似症状的个体,如果功能受到损害至少持续两天,则可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

焦虑二因素理论可以解释PTSD。

按照焦虑二因素理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期间,个体体验到的焦虑和其他情绪与个体在创伤时所产生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记忆发生了联接;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经典条件反射。因此,当遭受创伤的个体在事件发生之后再一次遭遇应激的时候,这些创伤性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记忆材料就变成了激发焦虑的线索。

能够诱发焦虑的线索范围随着时间不断扩大,这主要归因于两个过程:泛化作用 (与原初线索相类似的一些新线索也逐渐开始激发焦虑了) 和高级条件化作用 (原来是一个中性的线索最后也成为激发焦虑的线索) 。

比如说,一个遭受了强暴的女性,当她晚上一个人走路回家的时候可能开始感到恐惧,这不仅仅是对晚上一个人走在外面 (原初线索) 感到害怕,而且还是对任何黑暗的地方 (泛化) 都感到害怕;此外,她也可能开始对她治疗师的办公室感到害怕,因为在那里她正在与治疗师讨论自已被强暴的事情 (高级条件化) 。

二因素理论的第二部分涉及回避。那些能够使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们重新唤起的线索触发了焦虑,因此他们试图努力回避这些具有提醒作用的线索。当某个线索被回避掉的时候,当事人的焦虑水平就会下降。焦虑的减轻起到了奖赏和回报的作用,增加了当事人在未来回避线索的可能性,于是回避成为一种应对策略。

回避行为有助于患者维持PTSD症状的持续存在,因为尽管回避可以在短期内减轻焦虑水平,但是它们阻止了当事人对触发创伤性记忆和情绪的线索的习惯化和适应。

所以说呢,物质滥用和其他形式的回避阻碍了创伤后的自然恢复。

关于PTSD的治疗,经常被提到的是暴露疗法。暴露的主要目标有三个: (1) 创伤性记忆; (2) 触发焦虑和再体验的其他内在与外界线索; (3) 回避的情境。如果患者能够针对全部三个目标完成暴露,那么将会获得很好的结果。

暴露治疗的关键是,在患者体验到焦虑水平下降之前是不能终止暴露的。理由有两个:

首先,在患者感受非常痛苦的时候终止暴露只能起到加强记忆与痛苦之间联结的作用;

其次,让患者在暴露期间第一次体验到痛苦减轻的经历通常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事件。

研究发现,暴露疗法对不同性质创伤导致的PTSD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阻止迁延,其中适应性暴露疗法还可以促进创伤后成长。然而,随着暴露疗法在PTSD治疗中的逐步推广,也引发了伦理上的争议。

目前来看,关于暴露疗法的争议还没有定论,最终结果如何应由患者评价和自主选择。

(参考文献:《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现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杨颖、徐齐兵、赛晓勇;《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美]Robert L.Leahy,Stephen J.F.Holland,Lata K.McGinn著,赵丞智、谭宗林、乔慧芬、黄建军、崔建峰、位照国译;《精神病学》,沈渔邨著;《创伤后应激障碍暴露疗法的争议》,茌圆圆、常运立、程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