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两篇以边防为内容的,主题为“站在新起点,争创新业绩”。十分感谢!

忘了,演讲稿为主!里面最好有事例!!

第1个回答  2011-01-05
立足新起点 再创新业绩 创建高标准的全国双拥模范城

我市双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双工委、省双拥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连续五次蝉联全省、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全市广大军民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创建高标准的全国双拥模范城。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掀起新一轮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热潮。2001年全省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后,我市双拥争创工作制定了新的规划,充实了新的内容,采取了新的举措;2002年、2004年在全省、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上再次被命名为全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委、市政府、淮南军分区以此为契机,倍加努力工作,总结经验,正视差距,及时提出了“命名之后怎么办?双拥模范城怎么建?”新课题,进一步深化争创意识。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双拥工作扩大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双工委常务副主任李亚洪要求各级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重视双拥、支持双拥、推动双拥。市长、市双工委主任朱季历强调指出双拥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牢固树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促进双拥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还提出凡属全市性的拥军优属工作规划和部署,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审定,重大活动亲自到场讲话,重大问题亲自出面解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双拥工作的领导,市委书记任市双工委名誉主任,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9人中有7人是市双工委主任、副主任。为巩固成果,保持荣誉,明确提出了今年的“一二三”工作思路,即确定一个目标:就是确定再次争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奋斗目标。召开两个会议:一是2月份召开全市双拥工委扩大会议;二是3月份召开全市拥政爱民工作协调会议。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理清思想,突出了工作重点,为开展双拥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印发三个文件:一是市委、市政府、淮南军分区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今后三年双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二是市双工委成员单位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重新修订了《淮南市双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三是市双工委印发了《关于做好2004年双拥工作的通知》。全市双拥工作按照三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年年抓落实的总体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掀起了新一轮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热潮。
二、广泛宣传,深化教育,营造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双拥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把深化国防、双拥宣传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坚持“三个结合”,努力营造双拥氛围,全市军民的双拥意识不断增强。一是节日集中宣传和平时宣传相结合。利用“八一”、春节、双拥宣传月、全民国防教育日等节日进行集中宣传。2001年以来,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了《双拥头条新闻大赛》、《精神文明在淮南》、《建军七十五周年》专栏或专版8次;发表《祝贺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社论、市委书记陈世礼撰写《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把国防教育落到实处》署名文章;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七套播放淮南双拥节目6次,淮南电视台播放160多次。各级各单位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了《纪念双拥运动60周年》征文竞赛。《淮南日报》、《淮南双拥》等刊物相继刊发了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双拥宣传做到节日轰轰烈烈、平时连续不断。二是动态宣传与静态宣传相结合。随着双拥工作不断深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双拥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坚持动态和静态宣传相结合,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工作。举办了千人参加的《国防知识演讲比赛》、《军民心连心、合力筑长城双拥晚会》、《纪念延安双拥运动60周年暨军民联欢会》等。每次活动市领导、驻淮部队、各级各单位、大中小学生广泛参加。同时,立足实际,烘托气氛,在全市主要干道、机关、大中型企业单位门口设立永久性标牌100多块;建立双拥一条街4个。风景区、公园、车站、码头都设立了军人军车免费的标志,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三是核心层宣传和普及层宣传相结合。利用全市性的表彰会、议军会、双工委会、座谈会、退役士兵安置会、过军事日、双拥工作会等30多次,向与会同志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双拥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市委党校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理论培训内容,三年共轮训干部3000多人次。与此同时,在全市青少年学生、民兵、应征新兵、新职工中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工作,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长城在我心中”国防知识教育,学校聘请驻淮部队官兵为校外辅导员,讲军史、革命斗争史和兵器知识,受教育和军训的学生达到20万人次。每年在新兵入伍、民兵训练、新职工上岗培训之际都对其进行国防知识和优抚安置政策方面的宣传教育,受教育在8万人次以上。
三、健全法规,完善制度,促进双拥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双拥法规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是创建高标准双拥模范城的重要环节。2000年1月1日我市正式颁布实施了《淮南市拥军优属条例》,开创了我市依法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条例》的贯彻执行,组织了系列宣传贯彻活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各县区制作图片展板,设立咨询台,进行街头宣传。2002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内司工委、民政、双拥办、军分区政治部等有关部门深入县区,对《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市双拥工委成员单位结合部门工作,积极完善双拥工作制度。市委组织部把双拥知识和国防教育内容纳入干部“十五”培训规划,把领导干部抓拥军优属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使用、奖惩的内容和依据之一;市教育局对现役军人子女入学、转学给予优先安排,报考普通高中可降低10分、革命烈士子女降低20分录取,生活困难的,学校可减免学杂费;市卫生局要求各大医院要一律增设拥军优属窗口,实行“五优先”挂牌服务,并选派医务人员到乡(镇)为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义务巡诊;市人事局积极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及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市劳动、工商、粮食等部门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驻淮部队出台了《拥政爱民若干规定》,县(区)、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都制定了拥军优属工作制度。市政府还相继制定了《优待金统筹办法》、“双三好”、“六必访”等配套政策。双拥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持续发展。
四、加大投入,讲求实效,把优抚安置工作落到实处。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是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了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一是农村优待工作有了新突破。优待标准高,义务兵家属每户优待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全部,“三属”为三分之二,复员、伤残退役士兵为二分之一,超过省、国家规定的标准。优待面广,军属、“三属”、在乡复员和伤残军人达100%。三年全市共兑现优待10098户次,款1776万元。二是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每年提高一次定补定恤标准,2004年“三属”人月均农村210-215元,城市315-320元,比国家规定标准高20-60元,复员军人人月均140-203元,比省规定高30-90元不等。三是实行双重保障和多重保障。在乡“三属”、复员军人、伤残军人100%享受国家抚恤、定补和群众优待。同时根据城乡保障政策,为每人办了一份保障经费,大大提高了抚恤、定补对象的生活质量。四是积极实施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办法。2003年10月1日前全部实行,收到明显效果。五是把安置就业、扶持就业、自谋职业做为改革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新举措。三年共接收退役士兵3400人,其中符合留城镇安置的1733人,安置率达96%,自谋职业100余人,发放自谋职业经费150多万元;发放待分配期间生活费1733人,款151万元。接收军队转业干部105人,全部安置到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工作。
五、争先进位,命名表彰,基层双拥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开展争创先进,树立典型,军民共建,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双拥工作的发展。市、县(区)坚持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2002年8月,市委、市政府、淮南军分区隆重召开了淮南市第四批双拥模范单位、先进个人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命名表彰大会, 48个先进单位、60名先进个人受到了命名表彰。驻淮部队和各企事业单位都根据行业特点对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不定期的表彰。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淮南军分区又隆重召开了全市“百名好军属”命名表彰大会,促进了双拥工作的纵向发展。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市双工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双拥工作“双三好”活动的通知》,即:一是安置转业干部和退伍军人好;二是落实优抚政策好;三是为部队解决困难好。驻淮部队做到:一是部队干部战士遵守群众纪律好;二是参加地方建设和共建工作好;三是发挥自身优势为驻地服务好。通过“双三好”活动的开展,军民共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市有56个军民共建对子做到有组织、有公约、有标志、有活动、有成效,涌现出淮化总厂、淮南三中、平圩电厂、矿一院、安徽理工大学、消防支队、守桥部队等一批双拥共建先进典型。同时适应形势,拓宽工作领域,淮南民营企业家李胜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对拥军优属工作情有独钟,在他的香鱼头火锅店里,推出了拥军优属举措,现役、伤残退伍军人就餐打七折优惠;本店招聘员工优先录用退伍军人;淮南舰官兵到宁波分店就餐,按客人礼仪接待。淮南王酒业董事长石辉忠积极主动同市双拥办、军分区政治部联系,在《淮南日报》上举办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60周年征文》活动,从200多篇稿件中精选36篇进行刊登,社会影响良好。
六、关系融洽,双向奉献,开创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开展军地双向奉献是我市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坚持走访慰问制度。每年“八一”、春节市主要领导都组团慰问驻淮部队,人均赠送慰问金、慰问品200元。每年市党政军领导组团慰问淮南舰,三年赠送价值30多万元慰问金和慰问品。二是加大为驻淮部队办实事的力度。市国防指挥中心工程建设是我市的重点工程,2003年3月动工,市财政三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有关部门减免费用近百万元。今年3月份市委副书记李亚洪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市公用事业、规划、林业、体育、交通、广电、国税、电信、供电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了100多万元的配套工程款。为了给守桥官兵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长期以来困挠官兵出路难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一条拥军路,全长1200米,宽6米,施工面积7200平方米,工程总费用70万元,今年5月份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面对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从大局出发,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对全市随军家属未安置的37人进行调查摸排,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安置的方案,随军家属安置就业问题近期将得到逐步解决。三是拥政爱民活动成绩显著。驻淮部队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按照《军人道德规范纲要》要求,严格遵守部队和群众纪律,积极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做到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驻淮部队官兵。三年来,驻淮部队参加抢险救灾3.8万人次,抢救群众159人次,维护和抢救国家财产2894万元,参加地方公益事业建设7万多人次,开展爱民活动1.4万多人次。2003年3月份还组织了10万民兵成建制参加兴修水利建设,修筑大小围堤100多公里。开发荒山荒地2000亩,植树造林30万棵。三年来,淮南军分区同市政府联合组织大型、有影响活动15次以上,如“百名义务兵好母亲”评选活动,受到省军区领导的好评。国防世纪林、军民联欢会、“长城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还依法规范了地方领导履行国防义务行为,组织市、县(区)定期召开党委常委议事、议军会议、武委会和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协调驻军参加政府办公会等,使一些重大军事问题和部队的困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多年来没有发生军地纠纷,更没有军地遗留问题,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呈现出军政军民一家亲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