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1. 从过程上看,中国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 从内容上看,中国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3.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磨侍镇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4.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5.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起步阶段(1840~1895年),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6.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7. 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8.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形成了多元化的阶级结构和复杂的阶级关系。
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19世纪末),短暂繁荣(1912~1919),日益萎缩(1927-1937-1945-1946-1949),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10.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先天的不利条件,面临三大政治障碍,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
11.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
12. 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建设,到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