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拉杆和防倾杆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24

防倾杆通常是固定在左右悬吊的下臂,车子在过弯时离心力会作用在车的滚动中心造成车身的侧倾,导致弯内轮和弯外轮的悬吊拉伸和压缩,造成防倾杆的杆伸扭转,利用杆身被扭转产生的反弹力来抑制车身侧倾。拉杆的作用是:

1、前轮下摆臂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前桥与前轮的单独连接,主要作用是负责控制前轮的内外侧倾角;见小侧倾。

2、方向前束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两边的前轮下摆臂上,控制方向前轮的整体对称。主要作用是负责前轮的前倾角,保持方向轮的循迹能力;

3、前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前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机舱与前部车身的刚性,抵消离心横向扭力造成的车架形变(严重时的形变能造成塔顶撕裂),改善车辆的过弯能力,提高过弯速度,减小车身受离心力作用而产生的侧倾角度;

4、前底横梁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前桥与车架底盘前方的连接部位。主要作用是增强前底横梁(前桥)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前桥位移形变,其主要作用同样是改善过弯性能;

5、后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车尾箱的强度,减小车厢后部由于离心力造成的横向扭曲,减小过弯时车尾部的侧倾度,提高车辆过弯性能;

6、后桥悬挂增强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后桥与车架底盘后方的连接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加强后桥与车架的连接强度;

7、车架(车身)底盘增强平衡拉杆

设计安装于车架底盘的中间部位,主要作用是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视车辆出厂设计,车架结构不同,有些被省略,有些被其他的结构取代。

此外,还有为了增强车身整体刚性而专业改装的车身(驾驶舱内)防滚支撑架与侧门加强钢梁等,都是专业性较强的竞技必备改装项目。平衡杆的取材非常讲究,不是普通钢材所能轻易取代。既要求质量尽量轻,又要求其配合车身材料的硬度,达到与之刚柔并济而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

不同底盘设计的车型,通常不能以其他车型的配件随意代用。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相关产生形变的平衡杆及其组件,应当全部更换,而不是用加热矫正就可以完全修复的,否则,即便修正复位,但材质本身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高速行驶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拉杆的作用
汽车常用的平衡拉杆,俗称"顶吧、拉杆"。分为:前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前底横梁平衡拉杆等等。
1、前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俗称:前顶巴。)
设计安装于前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其作用在于提高车身刚性结构,改善车辆在弯道行驶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它联接两个避震器,使两边的力保持一致,能使车子在高速行驶中急转弯或避让时保持车身稳定,不至于侧倾乃至翻车,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此外平衡杆还有抑制车身变形的功能。
2、前底横梁平衡拉杆(俗称:前底吧。)
设计安装于前桥与车架底盘前方的连接部位,其作用是增强前底横梁(前桥)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前桥位移形变,其主要作用同样是改善过弯性能。
3、后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俗称:后顶吧。)
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其作用是增强车尾箱的强度,减小车厢后部由于离心力造成的横向扭曲,减小过弯时车尾部的侧倾度,提高车辆过弯性能。
4、后桥悬挂增强平衡拉杆(俗称:后底吧。)
设计安装于后桥与车架底盘后方的连接位置上,其作用是加强后桥与车架的连接强度。
5、车架(井字架)底盘增强平衡拉杆(组件)
设计安装于车架底盘的中间部位,其作用是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

防倾杆的作用
防倾杆也叫下拉杆,通常固定在左右悬吊的下臂,其工作原理是:汽车拐弯时,离心力会作用于车的滚动中心造成车身侧倾,导致弯内轮和弯外轮的悬吊拉伸或压缩造成防倾杆的杆身扭转,利用杆身被扭转产生的反弹力来抑制车身侧倾。
当左右两轮行经相同的路面凸起或窟窿时,防倾杆并不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左右轮分别通过不同路面凸起或窟窿时,也就是左右两轮的水平高度不同时,会造成杆身的扭转,产生防倾阻力抑制车身滚动。即当左右两边的悬吊上下同步动作时防倾杆就不会发生作用,只有在左右两边悬吊因为路面起伏或转向过弯造成的不同步动作时防倾杆才产生作用。防倾杆只有在作用时才会使行路性变硬,不像硬的弹簧会全面的使行路性变硬。如果要完全用弹簧来减少车身的侧倾则需要非常硬的弹簧,更要用阻尼系数很高的避震器来抑制弹簧的弹跳,这样我们就必须去承受硬的弹簧和避震器所造成诸如行路性、行经不平路面时循迹性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如果配合适当的防倾杆,则可以减少侧倾,保障应有的舒适性和循迹性。因此,防倾杆和弹簧的搭配是达成行路性和操控性妥协的最可行方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