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折弯如何计算展开尺寸?

如题所述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展开长度 = 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1. 当0≤T≤0.3时, K=0

2. 对于铁材:

a.当0.3≤T≤1.5时, K=0.4T

b. 当1.5≤T≤2.5时, K=0.35T

c. 当 T>2.5时, K=0.3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当 T<0.3时, K=0.4T

注: R≤2.0时, 按R=0处理.

二、一般折弯 (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

2. 当T>1.5时 λ=0.4T

扩展资料

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钣金展开计算方法与实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计算方式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 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 按照折弯扣除算 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 2个厚度扣除3.5等。

二,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扩展资料: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钣金折弯系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假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精确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唯一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扩展资料:

弯曲,即受到力的作用而造成形变,这种力的作用是合力最终形成的结果,纸板在制造过程中有多种作用力的存在。工件的弯曲有冷弯和热弯两种。

资料参考弯曲加工-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20-09-20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假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图2 钣金弯曲示意图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精确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唯一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第4个回答  2011-04-10
4.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
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λ=T/4
K=λ*/2
=T/4*π/2
=0.4T

4.2 R=0, θ=90° (T≥1.2,含1.2mm)
L=(A-T)+(B-T)+K
=A+B-2T+0.5T
上式中取:λ=T/3
K=λ*π/2
=T/3*π/2
=0.5T

4.3 R≠0 θ=90°
L=(A-T-R)+(B-T-R)+(R+λ)*π/2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0 < R <T λ=T/4
(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

4.4 R=0 θ≠90°
λ=T/3
L=[A-T*tan(a/2)]+[B
-T*tan(a/2)]+T/3*a
(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

4.5 R≠0 θ≠90°
L=[A-(T+R)* tan(a/2)]+[B
-(T+R)*tan(a/2)]+(R+λ)*a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0 < R <T λ=T/4

4.6 Z折1.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
(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L=A-T+C+B+2K
(2)当3T<C<5时<一次成型>:
L=A-T+C+B+K
(3)当C≤3T时<一次成型>:
L=A-T+C+B+K/2

4.7 Z折2.
C≤3T时<一次成型>:
L=A-T+C+B+D+K

4.8 抽芽
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GFEA所围成的面积.
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为螺纹距离),R=EF见图
∵ T*AB=(H -EF)*EF+π*(EF)2/4
∴ AB={H*EF+(π/4-1)*EF2}/T
∴预冲孔孔径=D – 2AB
T≥0.8时,取EF=60%T.
在料厚T<0.8时,EF的取值请示上级.

4.9 方形抽孔
方形抽孔,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
以下Hmax取值原则供参考.
当R≥4MM时:
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
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
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
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
当R<4MM时,请示上级.

4.10压缩抽形1 (Rd≤1.5T)
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
当Rd≤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
D/2=[(r+T/3)2+2(r+T/3)*(h
+T/3)]1/2

4.11压缩抽形2 (Rd>1.5T)
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
当Rd>1.5T时:
l按相应折弯公式计算.
D/2={(r+T/3)2
+2(r+T/3)*(h+T/3)
-0.86*(Rd-2T/3)*[(r+T/3)
+0.16*(Rd-2T/3)]}1/2

4.12卷圆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0.2T
图(d): 卷圆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3侧冲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
图(d): 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4 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