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沟通的那“三言两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良好的沟通/口才 是讲话讲到位,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五字原则”:大家喜欢听

那什么是高效沟通的“三言两语”呢?

言之有理:沟通要有中心论点/目的/主体

言之有物:用事例、数据等做支撑,让沟通过程的中心论点具体化、数据化

言之有序:有逻辑,有条理,不要前言不搭后语或语无伦次

出语情真:言语要有感情支撑,要于沟通者产生共鸣

出语简练:花不在多,不要絮絮叨叨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到底要怎么说,才能让我们的沟通变得“三言两语”起来?

首先第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 我们必须要“有料” 。这个有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涉略广泛,懂得要多。说话是要有资本,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没泡过几下盐水,怎么好意思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话,从而心悦诚服,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对吧?

比如有一次空调内训,参加内训的都是空调的销售主管或者销售人员,而且并不限于一个品牌,也就是说美的,志高,格力等品牌的销售人员齐聚一堂。培训老师问在场的一个销售人员:“你能不能说一下美的空调那里好?”,那个志高空调销售人员一本正经的说道:“老师,我是卖志高空调的。”

其实有句老话,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便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连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情况都不太了解,那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去购买空调货比三家的时候,我怎么相信你作为一个销售人员说的话,至少你连你的竞争对手什么情况都不掌握。

我们的沟通要讲求“中庸”,要委婉,不要太直接、太绝对。但是现在很多人容易把话说得太“悬崖化”,即不留一丝空间给别人,往往肯定自己观点而排出他人观点。

在一场微营销沙龙中,老师说了一句话:“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微营销时代,现在有多少机构因为不懂得这样的一个理念就消失掉了,你看诺基亚,就已经消失掉了,已经没有人在用了。”

这时候,一学生默默地说了句:“老师,我的手机是诺基亚的。”

另一学生也补了一刀:“老师,我用的是摩托罗拉”

这两个学生其实并不是在故意拆老师台,只是老师不小心说得太绝对了,这样就难免挤掉了他人观点的生存空间。如此一来,为了生存,别人势必寸理必争。

社会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相比于绝对,委婉、商量的语气更能让人接受和理解,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不妨想想下一个人。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的观点是/我认为……不知您的观点是......?”

“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您看看怎么样?”

我们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心,不说绝对的话。

在这里,引入这样的一个词语,同频。即你讲的话跟对方讲的要在一个频率上。

其实中听,也是要让我们去适应别人,而不是让别人拼命地适应你。

比如说,当我们跟老人讲话时,我们要把我们的语速调慢,并且也会主动地去讲大声一点,因为老人家耳朵会有点背,听得不是太清。

当我们跟小孩子讲话时,则不要太命令式,要亲近一些,不要直接对他们说“喂,过来吃饭了”“过来睡觉”,我们对成年人或许可以这样,但对小孩子,我们可能更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宝贝,来吃饭饭囖”“乖,来睡觉觉了”。

那在跟我们同级别,年龄层次差不多的人说话时,就不要我行我素,要主动去配合对方。例如你跟一个讲话特别慢的人说话时,你就不要一味地按照你平时的节奏来,因为这样一来你在对方眼中看起来可能会是个急性子,很急躁的人,对方甚至会觉得你做事也很急躁,不靠谱等等,所以为了避免这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不妨去适应一下别人的节奏。

这篇文章是我在观看了龙涛老师的课程“高效沟通的三言两语”之后写的一篇小小的总结。那今天的500字目标就完成了啦,顿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哈哈,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接下来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