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的拓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出 版 社】西泠印社出版社【书 号】 7805 1726 25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5
【目录】
典雅静穆 飘然逸出——
《曹全碑》及其审美特征粗析
《曹全碑》拓本
《曹全碑》基本笔法图解
《曹全碑》结体图解
《曹全碑》及其审美特征粗析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此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莘里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清康熙十一年后,碑身出现裂痕。从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迹保存较为完好,虽不免少有风损,但字形轮廓及笔画的起讫用笔都仍清晰,这无疑为后人临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清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南海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徐树钧在其《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从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审美特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书法的用笔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方笔,碑刻中较多见。因为镌刻的原因,其笔画起讫处大多呈方形,后人写字则有以刀痕的方角为美者,就是追求因之而成的坚劲刚狠的审美效果。汉碑中如《张迁碑》多为方笔。第二类为圆笔,笔画起收都呈圆势,行笔以中锋为主。第三类为方圆并用。历代多数作品中的笔法以方圆并用居多:有的以方圆为主,辅以圆笔;有的以圆笔为主,兼有方笔。《曹全碑》的用笔从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圆笔较为温和含蓄,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二、运笔平实柔顺。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波磔起伏明显的,如《石门颂》等,则有奔放飘逸之致;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平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三、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夏承碑》的缠绵……,《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观其碑中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许多点、短横尽量浓缩,多数字在上、下笔的承接处断开,留出较多空白。而其笔意丝毫不因笔画简缩而出现阻隔,反而显得更协调自然,空间更圆融、静和,使其卓然独立于其他汉碑之外。四、结构稳定调匀。《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这倒不是因为《曹全碑》比《礼器碑》规范或布置均等的缘故(其实,从结字的均匀程度看,可能《礼器碑》比《曹全碑》还要规整些),而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于是,我们学习《曹全碑》,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笔者不揣浅陋,于《曹全碑》点滴体会拉杂成文,并附用笔、结字法于后,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学人。
——金铮隶书入门:曹全碑
基本信息
【作 者】 段庆峰 主编
【出 版 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 号】 7805 1726 25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5
【目录】
第一部分 独体字与基本笔画
第二部分 合体字与基本偏旁
第三部分 作品款式与章法
创作基础知识介绍
第四部分 《曹全碑》原拓选 内容简介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独体字与基本笔画。第二部分:合体字与基本偏旁。第三部分:作品款式与章法。第四部分:《曹全碑》原拓选。内容由浅及深,使学生逐步领略隶书的魅力,掌握隶书的技法,从而达到独立创作的书法水平。
本教材特别注重轻松、愉悦的教学原则,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每一节授课的同时,还介绍了有关书法的其他知识。如,学书常识中包括中国的文房四宝的介绍,清代、近代隶书大家的介绍,各种书体特点,有关书法大家的故事及隶书名称由来的小故事,常见书法术语等,使内容更加充实,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本教材还加强了编辑含量。从选题的开发和论证,提纲的编写和字帖版本的选择、封面和版式的设计等,都积极征询专家的建议,力图以好的质量面向读者。本教材重在使基本技法全面化、微观化、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强,所选例字针对性强,所附解释的文字简洁不繁,切中题义。除以上特点外,本教材还附有针对性的练习册,使初学者练习空间大,临习有依托,不觉空洞单调,学习起来兴趣倍增。 作者简介
段庆峰,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师从书法家卜夕阳、范天明、甘中流、中培贵等先生。
1998年,作品经评定入选北京市第四届篆刻展和北京市第一届刻字展。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1999年,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写字教学片的拍摄,为主讲教师之一,该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全国播放。2003年参加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写字教学立项课题的研究。 【作 者】 本社 编
【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8-1
【内容简介】
《曹全碑》,全名《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由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碑自明万历初在郃阳出土以来,受到书家一致好评。清万经评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孙承泽评:[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评:[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作 者】 武道湘 编著
【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笔画
第三章 部首
第四章 结构
第五章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 作品
附1:集字作品范例
附2:隶书古碑欣赏
汉隶《曹全碑》(局部) 内容简介
《曹全碑隶书教程》是由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书法技法书。它适合各中小学及书法学校的教学使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入门的向导。
本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全书隶书范字部分以曹全碑原碑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本书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是作者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通过本书的学习和使用,我们相信,书法爱好者将会在由入门步入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武道湘,1945年出生于湖南常德,2005年病逝于湖南长沙。生前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武道湘自幼爱好书画诗文,主张学书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尤以行楷造诣深厚。早年从王羲之、赵孟頫行楷入门,用笔圆润秀丽,并从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法功底。后上索求源,转学颜真卿、米芾及魏碑、篆隶。行、楷兼用颜、米,并参以魏碑笔意,转而形成笔力苍劲、雄浑,大起大落而不失秀美之风格。隶书将《张迁》、《石门》相结合,并融会《爨宝子》及行书笔意,似隶似魏,笔画或连或断,流畅而劲健强雄。善于章法布局,作品富于变化。多次参加全省及国内外大展,其作品或为海内外收藏,或镌刻上石,展现于碑林诗墙。
近二十年来.武道湘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在培养下一代书法人才和继承与繁荣传统书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曾四次主编湖南省中小学书法教材,此教材被定为湖南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本。他的学生在全国及国际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作品或参与文化部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且学生中已有多人加入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进行书法理论的探讨,在总结书法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出版了《楷书入门》(欧、颜、柳、赵体)、《书法创作入门》、《楷书作品创作指导》及《魏碑入门》、《颜真卿勤礼碑集字词语、对联、诗词》、《柳公权玄秘塔碑集字词语、对联、诗词》等书籍。其中《楷书入门》(柳体)一书深得国内外广大读者好评,此书已成为中国书法类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