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小事纠结,大事内耗,要事拖延,这几个方法一定要收藏起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文| 邵小浅

这是小浅2022年的第10篇文章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经常陷入纠结、拖延、内耗的恶性循环之中:

表面上云淡风轻地自嘲 “选择恐惧症”、“纠结星人”、“内耗型人格”,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我们的内心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煎熬和苦楚。

更扎心的是,好不容易走出了内心的煎熬,却又掉进一个拖延成瘾、行动顾虑的怪圈:

其实,纠结、选择恐惧、内耗、行动顾虑 这些都是拖延症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决策拖延,一种是行动拖延

我们到底该如何终结这种决策和行动拖延,像詹姆斯.邦德一样做事勇敢果断、雷厉风行呢?

其实这是有方法的。《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里,作者总结了拖延症的四种类型,并一一指出了终结方法,实操性非常强。

01

看清楚错误的心理预设

有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潜意识。 我们总是将事情想得太过复杂,得出糟糕的预设

比如说起运动、写作和读书,大家都知道它们的好处,可潜意识里总是将它们与“痛苦”、“疲惫”、“苦思冥想”、“伤脑细胞”、“枯燥”、“无趣”等词汇联系起来。

虽说它们确实是反人性的,可做起来远没你想得那么痛苦。

许多时候, 人们的预设往往是与实际体验相反的,错误的预设不过是拖延行动的蹩脚借口罢了

打破错误预设的方法就是 将你的预设记录下来,然后去实践并写下真实的结果 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你的预设有多荒唐 。在下一次出现畏难情绪时,你就可以用这次的经验来说服自己。

有时候,你的预设可能就是真的,比如,你就是讨厌运动,但医生又建议你运动,该怎么办呢?

你可以找出这件事中你不喜欢的一点,然后思考替代方案。比如,你只是不喜欢有氧运动,就可以用瑜伽、力量训练等其他形式来代替。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看清楚你的心理障碍,勇敢地打破它,你就能行动起来。

02.

四种拖延症形式及其对策

扫除心理障碍之后,我们还要了解自己的拖延到底是属于哪一种,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作者指出了4种拖延的形式:

1. 过度思考者

这类人的拖延主要体现在生活琐事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纠结”、“选择恐惧症”。

他们总是很难做出决策,比如:吃饭、穿衣,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哪家餐厅,选择哪个颜色或图案的毛巾等等。

以前我就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尤其是在网购时:一开始兴致勃勃地将多种同类型的商品加入购物车,紧接着开始反复比价、对比细节、参考买家评论……海量的信息不断刺激眼球时,我感到疲惫,但又停不下来,因为我无法做出最优决策。

后来,我意识到它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采取一种快速决策的方法,看到顺眼的,销量和口碑还不错的就快速下单,这样我就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实, 决策拖延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表现,因为我们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害怕承受错误的决策风险,总是想寻找一种绝佳的方案

实际上,没有哪一种选择是绝对完美的:同类型的商品在性能方面大同小异,选来选去无非就是对比价格、款式、颜色等细节,关键在于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对待这种“选哪个都行”的决策,我们要培养自己10秒钟内“快速决策”的能力 。为此,可以从3个方面做心理建设:

A. 接受每一个选项的不完美

吃西餐吃在优雅的格调,但口味往往偏淡;吃火锅吃在热辣豪爽,但口味往往过于浓烈。 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缺陷,不妨接受它 ,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B. 思考错误带来的风险(几乎为0)

要知道, 生活中的小事,不管你选哪一个,都是风险低、回报低的 选哪一项都不会出错 。如果认清这一点,你就说服自己快速决策。

C. 简化思路,像原始人一样去行事

实际上,我们大脑的分析能力只在权衡结婚、买房、就业等重大人生事务上发挥作用,对于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权衡,它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过度思考,反而会消耗掉我们的精力、能量以及时间。

我们 不妨关掉大脑,简化思路,像原始人一样去快速决策

我们的精力不能浪费在这些小事的决策上,应该节省下来,做更多重要的、有意义的事

2. 过度准备

有些人的拖延是过度计划或准备 。比如,新年伊始,许多人想换一份新工作、写一本新书,可就是陷入在计划和准备中迟迟不肯行动。

李小墨老师曾分享过她的经历:她早就花一年时间打磨好了自己的阅读课,十几万字的课程稿打磨了好几遍,文案改了无数次,甚至还去某个社群当助教学习社群运营......

这些准备都做足了,可是半年过去了,她的课程还是迟迟没有上架。后来,她下定决定上架后,获得了不错的好评,她才知道自己曾经的过度准备是多么的愚蠢。

斯蒂芬.盖斯说, 当你疑虑重重,觉得自己有大量的时间做准备而迟迟不行动时,你需要思考自己是准备不足还是过度准备

斯蒂芬.盖斯曾在书中谈起自己的写书经历:在准备开博客写文章时,虽然缺乏相关信息和知识,可他还是决定立即开始,边做边学。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验,他的博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4年后发表的第一部著作《微习惯》大获成功,人生至此改变。

“真正能够协助我们做决定的信息根本不像主观以为的那么多。如果有人不停地寻找信息做支撑,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

3. 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

有一种拖延是常常将重要的事情拖到最后的截止日期才开始做 ,前期在一些琐事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就是这样的:比如要准备一个课程PPT,给定一周之内完成,通常我会拖到周三才开始做,周末熬夜做完。仿佛只有截止日期逼近时,才有行动的动力。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A. 短期策略:制定分阶段计划

也就是将任务拆解:比如前面的写课程PPT,可以4步完成:1. 周一收集资料;2. 周二、周三列大纲;3. 周四周五写初稿;4. 周末修改完善。这样就不至于临时抱佛脚,熬夜赶进度,最终交出不满意的方案。

B. 长期策略: 从根本上改造自己,培养“快速决策、立即行动”的习惯

也就是我们第2条里面的快速决策。这里作者也给出两个快速决策的小技巧:

一件小事如果在两分钟就能搞定,可是我们总是拖着不做,就会心绪不宁,不如立即做:取一个快递,打扫一下房间,写一封邮件、回复一条短信,完成一个微习惯。

不要小看这种在生活琐事上的“快速决策和立即行动”, 越是日常琐事,越是要进行对自己的进行刻意练习,让它成为你的习惯,你会发现你的做事效率将大大提升,整个人都充满着自信和魄力

4. 重要人生决策, 评估回报与风险

不可承认,在许多重大人生问题的决策上:买房、结婚、生子、换工作、等问题上,我们是需要权衡利弊得失,审慎对待的。这个时候大脑的分析能力就要派上用场了。

如果你陷于某个决定无法自拔,你只需要拿出一张纸,回答几个问题:

你可以用10分制来评估可能结果,给自己的评估可能打分。

以辞职一年做自媒体为例:

(以上分析是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得出的判断,仅供参考,不具借鉴意义。)

当人们在看不到风险和回报时,往往会陷入过度准备和计划之中,希望获取更多信息来降低决策风险。

而写下最糟糕的结果和最好的结果,权衡风险、回报与概率,会让你迅速帮你认清现实,做出最理性的判断,不再被内耗和拖延而折磨。

写在最后

《山月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生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不肯庸庸碌碌,终日与瓦砾为伍。

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那内心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看到这句话时,内心被戳痛了。

这不就是那个不甘现状,想要改变却又时刻怀疑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焦虑、迷茫、纠结、内耗,在行动和顾虑之中来回拉扯而痛苦不堪的自己吗?

其实,困住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内心的那头野兽,我们要想方设法去驯化它,做回自己的主人,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希望这篇文章里面的方法能够帮助到你驾驭内心的野兽。

以上,共勉。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4/10 天。

今天是晚10 点半睡觉,

早 5 点45起床日更写作第 4 天。

新的一天,要加油哇!

作者简介

邵小浅

一个专注读书、写作和个人成长2年,热爱生活,坚定阅读改变命运的85后,只写有温度、有价值的文字。愿意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某个角落。

杨绛先生曾说:许多年轻人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每周精读1本书,写不少于2篇干货文章,每个月输出一份高质量书单,请一起监督我吧。

一起读书吧~